从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可见,这些年,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正在加剧: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只有7%,但是到2021年,这一比例就达到了14.2%。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7%即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老龄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社会”。
这就标志着:自去年开始,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了。
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年,我国出生率却在不断下降。从数据可见,自2016年叫停计划生育、放开二孩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就一直在逐年下降。2016年时,出生人口数量还能达到1786万,可是到2021年,这一数据就逐年下降到了1062万人。
再看看0-14岁人口占比情况,作为发展中大国,合理结构应该是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占比起码得达到20%-23%,才是正常水平。
可七普统计结果可见,我国0~14岁人口占比却只有17.95%,远低于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平均水平27.2%。而基于逐年不断下滑的出生率,不少专家学者预测,到2030年,我国0~14岁人口,可能占比将跌破15%,届时,咱们就真要步入“超少子化”时代,出生人口优势将被逆转。
这种情况下,便有专家提出建议,要想让年轻人放心生娃,解决人口出生率不足问题,最好的法子就是先搬离“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高房价
住房成本居高不下,这是多年来不争的事实,哪怕自去年开始楼市进入下行周期,房价开始普跌,年轻人想要实现城市买房仍然起码得花上百万,甚至数百万。
以深圳为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连续下跌以后,截至目前,深圳平均房价仍然保持在超7万一平的高位,如果按照100平来计算,总价就是700万,即便只付首付,起码也得210万元。
如果以公布的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53471元来计算,普通人想要实现在深圳买房,不吃不喝起码也得40年以上时间,这样的上车门槛,估计没有几个家庭能承受得起。
当然,并不是所有城市的房价都如深圳这么夸张,但实际上,如今依然有近百个县城的房价近一万一平,这就意味着,哪怕在月收入不足3000元的县城里买房,仍然有很多人无法承受。承受不起,城市上学就成了问题,这就导致了这些年的生育年龄不断后延。
第二座大山:高教育成本
这些年,房价不断上涨的同时,国内教育也跟着过度“内卷”,有的家长从孩子小学时就开始补习,有的则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甚至有的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开始被用各种胎教来提升音乐天赋…
总之,自从有了孩子,家长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梦想,一下就找到了寄托。花更多费用上胎教课、将孩子送入私立幼儿园,甚至花重金买学区房,只为让孩子能进入优质学校、上重点高中、考个好大学。这么做的结果是啥?教育成本一路上扬。
第三座大山:高医疗开支
医疗负担重会抑制生育,这基本上是公认的事实。据统计数据显示,1995~2017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已经上涨了22.4倍,远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
而且,如果是独生子女家庭,医疗负担就更大,比如一对年轻夫妻上有4个老人,下有一个孩子,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这两个年轻人身上,就这种情况,他们怎么敢继续生娃。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针对这三座大山压力,国家一直都在不断努力搬离。而且最近这两年,为鼓励生育,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各种补贴补助,比如延长产假时间、给予购房补贴、现金补贴等,不仅参与补贴鼓励生娃的城市越来越多,补贴力度也是越来越大。
相信在这样的鼓励措施下,我国新生儿生育率在短期内会有显著提高。
end
既然看到这,就顺便点个赞吧!
qzuser
其实都知道 但是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用户17xxx52 回复 12-26 21:58
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