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长春航展上,运油20带着歼16和歼20编队飞行,高调组团亮相,国之重器,气势恢宏。而有一张照片竟然比它们还要更吸引人,那就是在某机场,20架运20大型运输机肩并肩停在一起,诠释了什么叫做大国空军的“牌面”。当今世界,能够撑起如此“牌面”的,唯有中美俄三国,其他的都不够格。
有意思的是,最开始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小编和很多人一样,还以为是P图,直到现在才敢确认,它竟然是真的,一个机场就停放20架运20,由此不禁联想,我国到底有多少架国产大型运输机了?
西方媒体的统计是到2022年,我国已有60架运20。如今一个机场就集中了三分之一,说明数量已经超过了西方的预计,很有可能和歼20一样,已经达到了三位数。要知道,伊尔76的产量超过960架,C-17也有279架,我们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拥有全球最为齐全和最高效率的产业链,对大型运输机又有着巨大的需求,运20最终的产量,可能超过伊尔76和C-17之和。
遥想当年,我们长期就靠十几架伊尔76撑场面,为了凑齐空中预警机和加油机的飞行平台,我们不仅搜遍了全世界的备件仓库,甚至连二手飞机都没放过,和俄罗斯签订30多架全新伊尔76的合同,也被一再放鸽子。如今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己会造大型运输机就是好,运20随便暴暴兵,轻轻松松就上三位数了。
更何况随着涡扇20的研制成功,打通了最后一个瓶颈,完全版的运20也已经服役,加长版和PLUS版的运20也不再是空想,胖妞正在朝着系列化、家族化的方向发展。空中加油型、早期预警机型、电子战型,已经变成现实,甚至可能还有余力,将规划已久的民用货运版变成现实。
另一方面,随着运20频繁飞往巴基斯坦、俄罗斯、塞尔维亚、泰国、菲律宾,以及非洲,它的出口也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特别是随着C-17的停产、俄罗斯尔-76MD-90A的不给力,A400M又偏小,简直给运20空出了一个完美的国际市场,作为全球唯一在量产的大型运输机,我们如果不去占领,简直对不起上天的眷顾。
而运20一旦真的被允许出口,客户将会出人意料,除了巴基斯坦和中东等传统的市场之外,说不定连欧洲国家都会采购,因为绝大多数国家,根本没有其他选择。搞不好,运20将会成为我国首款打入欧洲地区的军用飞机,其意义将非常重大。
当然,运20只是开始,随着长江2000等更大推力的国产发动机正在研制,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更大的运输机,国产版安-124不是梦,如果非要继承安-225的遗志,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找到适合的舞台,就能变成现实。而比安-225更先进的,是我们可以用4台发动机,就能达到6台D-18T发动机的推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