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晚年受尽委屈,1990年冰心写信让他回大陆,他如何回复?

甜心萌熊团 2024-11-27 20:40:08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这些都是孙立人的标签,可功勋卓著的他却在人生的后半程被囚禁长达三十三年,最终带着未能踏上故土的遗憾,客死台湾。

01

少年的梦想与戎马生涯

孙立人之名与我国近代历史紧密相系,他出身书香门第,其父乃清朝举人,还曾任山东登州的地方官。

优渥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教育,为孙立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幼年起,他便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随后跟随父亲迁往山东济南,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学业。

14岁时,他便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彼时其过人的学习能力便已崭露头角。

这段在清华园的求学经历,也成为他日后念念不忘的美好回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华毕业后,拿到公费留学的名额,他便出国深造了,他与吴文藻等一批优秀学子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油轮。

这艘船上,未来将以文坛泰斗著称的冰心与一位日后的军事领袖孙立人不经意地错身而过,他们在甲板的微风中或许曾邻肩并立,又或在食堂的熙攘中偶然交汇视线,但命运尚未为他们牵起那根相识的线。

机缘在岁月中酝酿,冰心与孙立人通过各自的朋友圈——吴文藻和梁实秋——逐渐产生了交集,并逐渐铺垫出一段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

来到美利坚后,孙立人逐渐萌生出了弃文从武的想法,投身军事学术,寄望以军队的铁壁守护当时贫困虚弱的中国。

但这一设想遭到了他父亲的强烈驳斥,他终究顺从了父亲的意愿,埋头于土木工程的深造,不过内心火焰并未因此熄灭,仍怀揣着为国效力的梦想。

1925年,他踏上了一条出人意料的道路——入读西点军校。

在军队里,他不惧艰辛,勤勉训练,渐渐铸就军人的铮铮铁骨。

1927年,他学成归国,彼时时局动荡不安,南京国民政府刚刚成立,国家风雨飘摇,革命运动此伏彼起。

翌年,孙立人开启军事生涯,以普通一兵的身份投身国民革命军,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勇气,很快崭露头角,进而成为中央党校的军事教员。

1932年,孙立人转调至财政部税警总团,出任第二支队上校指挥官,此部队看似司职打击走私,实则为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

孙立人深明自身重任在肩,故而严于律己,且严于律下,他告诫部众需时刻做好为国家献身的准备。

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军事智慧与西方现代军事教育融汇贯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孙氏操典”,并借此培养出一批骁勇善战的士兵,使得税警总团成为国军中的一支王牌部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他率众人投身这生死之战,苏州河畔血战之际,他亲率部队,七次打退日军猛烈攻势,为中华民族赢取了短暂而珍贵的喘息之机。

激战正酣之时,他不幸中弹,头部、腹部受伤,子弹更是贯穿肺部,生命垂危。

经过紧急抢救,他奇迹般地逃脱了死神的召唤,这段血与火的历程让孙立人对战争的残暴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经过几个月的手术和恢复,他终于又能站起来了,虽然伤势有所好转,但身上留下了多处伤疤,还有一块深深嵌入体内的弹片,时刻提醒着他战争的残酷。

1942年,二战步入关键时期,日军妄图切断中国与外界联系,打算从缅甸进军印度,再与纳粹德国会师中东,以此对中国形成包围态势。

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中国与英国决定联手保卫滇缅公路,面对这个大难题,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便想到了孙立人,何应钦问孙立人愿不愿意去缅甸打仗,孙立人立刻就答应了。

他清楚这场战斗有多关键,也清楚自己身上的重任,在缅甸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率领不足千人的中国远征军,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七千多名英军士兵,以及五百多名被俘人员,其中包括美籍记者和传教士。

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震惊世界,也让孙立人一战成名,赢得了“丛林之王”的美誉。

英国女王授予他“帝国司令”称号,意在褒奖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孙立人并没有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他清楚这仗打胜了不光是中国军队的骄傲,也是咱们整个民族的骄傲。

02

三十三年囚禁

滇缅战役的胜利让孙立人声名鹊起,但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孙立人在国民党中一直显得挺另类的。

他生于旧式书香门第,却受西方现代军事教育,他不善且不屑官场的钩心斗角,更无意卷入政治派系争斗。

他在国民党里显得挺突兀,这让他遭到了不少排斥,也让蒋介石对他起了疑心,抗战结束之后,孙立人被派到东北,主要任务是接管和培养新组建的部队。

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东北战局未能如预期般顺利,老蒋将战败的责任推诿给孙,对其进行“降级雪藏”。

1949年,国军撤退到了台湾,孙立人也随同蒋介石来到了这个孤岛,此时的蒋介石,在国际上的声望一落千丈,美国一度想要扶持新的傀儡政权。

孙立人在美国念书那会儿,跟美国的不少政要和军方人士挺熟,这事儿让蒋介石多少有点担心,他表面上对孙立人委以重任,提拔其为陆军总司令,暗地里却对其严加监视,时刻提防其“叛变”。

195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兵变”事件,彻底改变了孙立人的命运,蒋介石在前往屏东机场检阅军队时,突然接到“孙立人密谋兵变”的报告。

孙立人和他的手下后来被拘捕,罪名是“勾结美国,企图颠覆政权”,这场所谓的“兵变”,疑点重重,至今仍未有定论,许多人认为,这是蒋介石为了排除异己,巩固自身权力而一手炮制的冤案。

被捕后的孙立人,百口莫辩,他一口咬定自己清白,绝无卖国行为,但他的诉求就像石头沉到水里,没人搭理。

最终他被判处“长期管束”,实际上是被软禁在台中的一处小平房里,失去了人身自由。

从叱咤风云的抗日名将,到被软禁的阶下囚,孙立人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他失去了军权,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经济来源。

为了养家糊口,供四个孩子读书,他不得不放下身段,自己上山栽树养花,然后把果实和鲜花拿到市场上卖。

他所栽种的玫瑰,绚烂夺目且馥郁芬芳,邻里尊称其为“将军玫瑰”,这玫瑰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

孙立人出身清华学府,深知教育价值。尽管生活艰辛,他也从未忽视子女教育,期望子女刻苦求学,有朝一日能踏入清华殿堂。

在他的严厉教诲和精心培育下,四个孩子皆有所长,各自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大概是孙立人在逆境中,最宝贵的心理支撑吧,在被软禁的漫长岁月里,孙立人始终保持着对故土的思念,他经常对子女和朋友提起自己的家乡安徽庐江,告诫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他总会想起在清华的日子,那段时间对他来说真的很开心,他仍旧保持着每天早晨喝一杯热牛奶的例行公事,还会把杯子洗一洗,喝完之后把杯底的水也喝掉。

这个习惯源于他在缅甸战场上的经历,也寄托着他对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的怀念。

03

迟来的正义

三十三年的囚禁生涯,对孙立人来说,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煎熬,他失去了行动的自由,没了面子,还错过了和家人朋友团聚的时候,但他一直没丢掉信念,坚信正义总有一天会实现。

1988年,在众多人的努力发声后,台湾方面最终放开了对孙立人的限制,孙立人如今已年过八旬,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连走路都需要人帮忙扶持。

重获自由的他,内心满盈着对故土的思念,可因身体状况所限,他已无力亲自踏上归乡之路,回到大陆的怀抱。

1990年3月,一封来自大陆的信件为孙立人带来久违的温暖,冰心老友在信中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与关切,还期望他能有机会回大陆看看。

收到信件之后,孙立人不禁老泪纵横,他即刻提笔回函,表示自己必定会回去。

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孙立人的长子孙平安回到大陆祭祖,并带回了家乡的照片和视频,看到这片熟悉的家乡景色,孙立人心里五味杂陈。

他终于看到了家乡的变化,也了解到前妻龚夕涛为了照顾他的父母,终身未嫁,为他守活寡直至去世的消息。

这份迟来的后悔,让他更加想念家乡,更想回到那片落叶飘零的地方。

5月,孙立人再次给冰心写信,回忆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表达了对吴文藻去世的惋惜,也讲述了自己的近况。

几个月后,冰心九十大寿之际,收到了来自台湾的孙立人的贺电,这封贺电,不仅表达了孙立人对冰心的祝福,也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可命运弄人,就在冰心收到贺电后不久,1990年11月,孙立人在台湾病逝,享年九十岁。

他临终前交代,希望能回到广州马头岗的新一军印缅抗日战亡将士公墓,跟那些逝去的战友们相聚,他还特意嘱咐子女:“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这番话听起来有些矛盾,可能反映了他对政情的无力感,也可能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浓厚感情。

孙立人将军的棺椁,至今仍放置在台中的石板上,用黑色花岗岩包裹着,未能入土为安。

04

结语

他的经历既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我们民族的痛,他为国家浴血奋战,却遭到不白之冤,晚年饱尝思乡之苦。

他的命运,令人唏嘘,也值得我们深思,孙立人的后人,继承了他的爱国精神,积极致力于两岸交流,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2015年,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作为爱国将领后代,出席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期盼。[太阳]

参考来源:

领导文萃 蒋介石的囚徒——一代名将孙立人

中国现代文学馆 【冰心】:也说“孙立人给冰心的信”

0 阅读:0
甜心萌熊团

甜心萌熊团

甜心萌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