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为了帮助您更好的分享自己的观点请点关注!
亚锦赛自1972年创办以来,中国队在三个女子项目中,每届都至少有一枚金牌入账,且仅有两次同时无缘女单、女团冠军。1974年,第二次参赛的中国女队仅拼下一枚女双金牌。2005年,未派出王楠、张怡宁两大主力的中国队虽再次同时痛失团体和单打两金,但包揽了女双冠亚军。
对于女乒的落败,我的第一反应是:日本是不是有了正规的乒乓球联赛?一查,果然日本在7年前就成立了乒乓球T联赛。好消息是这个T联赛只是“半职业”,要发展成正规的职业联赛估计还要10年左右。坏消息是,即使是这样的“半职业”联赛,也比中国的乒超联赛正规多了。历史上,日本的足球和篮球都是在成立了正规联赛后10-20年碾压我们。乒乓球大概也避免不了这个结局。
年轻人输不可怕,怕的是输的机会都没有了
石洵瑶女团打朝鲜,紧张也罢,实力差也罢,手抖也罢,三比二也拿下了关键分,然后就是让赶到的陈幸同上把她dnp了,但是陈幸同不是未来也没有未来了啊,香港三单吴永琳也就21,石洵瑶真不能打么?
这种不信任,心理状态能好才怪。
002
比如说球不一样,桌子不一样,有的人就是因为不适应导致输了,并不是他实力问题。相反他的对手适应的好。比如说球员是临时报名的,可能早点知道她就早做准备了,想很多战术,突然来可能就有些蒙。比如说连轴转吧,客观来说确实是累了,身体受影响了,精力不足了,所以发挥不好。比如说大将走了,小将心理受到了影响。确实会有这种影响,毕竟主将因伤退赛确实影响了士气。
比如全军覆没很多人考虑教练问题,事实教练确实做的不好。包括在各种安排上不合理,没有起到指导作用,遮的战术之前教练授意,等等。比如外国运动员的进步,人家进步了升级了,我们没升级,所以失败了。哪个运动员哪个郭嘉就注定了只能赢吗不能输,是复盘提高的好机会不是吗。
无论大小男女运动员,都首先是人。是人,就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是人,他会有自己的个性,比赛时会有自己的选择。你在职场工作,失败了,你寻找了一些外部原因,这些外部原因实打实存在,比如你去盖个章,人家就是故意那天不给你盖,说人不在,这时候外部原因重,你怪自己职位低,不是当头的,不能直接拿着章给自己盖了有意思吗。比如说尘肺病人,长年矿上工作,他去医院检查了,知道自己尘肺了,非说是自己身体差导致的,而不想着应该脱离那种烟尘环境,这样子有意思吗?
客观事实确实存在。粉丝们可能一叶障目了,但是,你不能说来不来打死说人家就是错的,找借口。真正的路人甲是一棒 子打死一切吗,你就是当法官判案都得考虑两方的意见,难道一个比赛的胜败复盘只考虑个人心理因素,不去考虑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辩证看待。学过高中政治吧,内因,外因。人家没把外因叫成“借口”。
003
我以前谈过中国乒乓球的问题,太功利,太短视。什么东西现在时下流行,一窝蜂的全部去练,根本不考虑球员特点和技术储备,
乒乓球只是过去成绩好你感觉不出来,你看看足球,巴西牛逼的时候学巴西,然后西班牙牛逼了又开始学传控,等德国夺冠了又要学德国那一套,什么意大利英国荷兰哪个没试过,东一榔头西一棒 子,看谁厉害就学谁,结果最后啥都没学到真东西。
说回乒乓球,现在国内不管男乒女乒,有几个拿得出手的直拍?
一水的横拍,而且连打法都大同小异,你能练别人不能练?不就那点东西吗,
人家朝鲜好歹摸出来个长胶打得对手猝不及防,国乒几乎全是一个路子,
你比如说林诗栋和王楚钦,这俩有啥技术特点的大不同?
你再看看以前,王皓和马琳看起来都是直拍,那区别可大了去了,
每个运动员的天赋、习惯、理解、技术特点、甚至是灵感,都是不一样的,
而国乒,急功近利,短视,全部都去练一样的,所谓现在最优的打法,
人家只需要吃透你一个,就吃透你全部,
未来,新人肯定要继续上,不能因为怕输就不敢让新人上,动不动要找老人,
底蕴在那里,不能怕输,肯定还能赢回来,
但是要解放打法,不能故步自封,各种打法,各种拍都要有,
国内乒乓球从青少年青训就开始自以为是的功利至上,看你用直拍就让你改横排,看你玩削球就让你改,胶面更是万年不变的双反,这次长胶夺冠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没有什么打法是一直领先的。
还是体制问题,动不动就要拿成绩说话,各人各情况出成绩的时间段不一样,大器晚成是不可能的,都是要揠苗助长,不然根本没机会,说你不行就不行。小孩为啥改年龄?怎么没有往大了改的都是改小一点的?
随手点关注,祝您月入十万。
祝您能够成就初心,游览祖国层峦叠嶂的山河美景。如有侵权,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