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英雄血染湘江渡,80年后一口井内发现100多具红军遗骸

新新愣是 2025-01-10 16:53:05

2017年春天,在广西桂林灌阳县新圩镇的一口老井中,发现了100多具红军遗骸,经专家鉴定发现,这些红军遗骸中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

据调查,这些红军战士是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在新圩阻击战结束后,许多红军伤员因无法撤走而被国民党俘虏。

然而,国民党并没有善待他们,而是将他们残忍地杀害,遗体被扔进了这口井中。

80年后,人们发现了红军战士遗骸,才让这段尘封的历史得以重见天日。

当年湘江战役究竟发生了什么?

英雄血染湘江渡

2017年,在广西新圩镇的酒海井旁,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有序地打捞工作,一具具遗骸被小心翼翼地打捞上来,现场气氛十分凝重。

数小时后,100多具遗骸全部打捞完毕,有的遗骸上能直接看到头颅被敲打的伤口,有的还能看到被绳子捆绑的痕迹,那深深的伤口,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惨烈与悲壮。

当年的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为壮烈,也是牺牲最大的一仗,红军由最初的8.6万人最后只剩下3万余人。

1934年,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防线后,准备继续突破国民党军的追击,但当时由于博古等人一味地逃跑,消极避战,让红军陷入被动中。

博古执意要求红军渡过湘江,然而,毛泽东等人却坚决反对,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转移,遗憾的是,这个建议并没有被博古采纳。

为早日实现到湘西的目的,红2、红6军团决定中央红军分两路前进,时刻引诱敌人,寻机渡过湘江。

此时的蒋介石任命何键为“追剿”总司令,并在湘江集结了30万国军,精心构筑一道严密订单封锁线,试图阻止红军南下。

蒋介石这次是下了狠心,要将红军全歼在此地,红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毅然决然地向着湘江对岸挺进。

一时间,整个湘江处炮火连天,战士们的呐喊声响彻整个山谷,红1军团作为先锋,迅速抢占到湘江两岸的渡河点,并开始架设浮桥,以便后面的部队通过。

然而,由于红军没有在此突围的经验,身上携带着大量的重武器及行军装备,导致部队行军速度极为缓慢。

蒋介石的国民党军犹如洪水猛兽般向红军进攻,红军头上是狂轰滥炸的敌机,身后是潮水般涌来的敌人,燃烧弹把湘江烧成一片火海。

此时红军只能让部队在新圩、脚山铺、光华铺三个点开展阻击战,为前面的部队争取时间。

新圩阻击战率先打响,红3军团红5师以3000人的兵力,顽强抵御着桂军第7军一万人的疯狂进攻。

在整整三个昼夜的激战中,桂军的炮火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整个战场被硝烟和火光笼罩,红军阵地被炸得千疮百孔。

但是红军手握钢枪,与敌人血战到底,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红3军团第四师一天之内战死2位团长。

时任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后来回忆:“国民党军甚至已经冲进了军团指挥所,所有战士及将领都拿起刺刀与敌人拼命。”

此时失去了指挥权的毛泽东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战士英勇倒下,心里直恨得牙痒痒。

红5师师长李天佑望着身边倒下的战友,眼中满是悲愤与坚毅。师参谋长、指挥员几乎全部相继牺牲,营以下干部全部阵亡,全师几乎已经覆没,鲜血染红了整个湘江。

与此同时,脚山铺阻击战也进入白热化阶段,红1军团在此与湘军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激战,这是一场力量悬殊对决。

湘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一波又一波地向红军阵地发起冲锋,红军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与敌人肉搏,刺刀卷刃了,就用石头砸、用牙齿咬。

光华铺阻击战同样惊心动魄,江面之上,敌机呼啸而过,子弹如飞蝗般袭来,烈士的遗体漂浮在江面上,惨不忍睹。

但他们没有后退半步,经过两天三夜的浴血奋战,成功阻击了桂军的攻击,确保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从界首安全渡江。

八十载后重见天日

要说湘江战役最为壮烈的,还得是红五军团34师,他们扮演着“敢死队”的英雄角色,用生命扛起了掩护红军主力渡江的重任。

师长陈树湘,这位年仅29岁的英雄,率领着34师6000余名将士,屹立在红军主力的后方,阻挡着敌人潮水般的进攻,他们与敌人激战四天四夜才开始分散突围。

然而,此刻渡江道路彻底切断,大部分战士受伤被俘,陈树湘腹部也中弹牺牲,全师几乎全军覆没,史称“绝命后卫师”。

经过苦战5天5夜,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成功突围,此时8万多红军仅剩3万多人。

那是长征路上最为惨烈的一役,激战过后,江水由绿变红,当地百姓流传着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数万红军将士长眠于湘江两岸,他们用生命撕开了敌人的封锁线,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

2017,广西政府在当地寻找当年红军烈士的遗骸,进行了一场艰辛的打捞行动。

在广西新圩镇的酒海井旁,一具具遗骸被小心翼翼地打捞上来,据史料记载和当地村民口述,当年红军在湘江战役中伤亡惨重,因形势紧迫,撤退时来不及带走的伤员全部转移。

但国民党伙同当地土豪劣绅,竟丧心病狂地将100多名红军伤员用绳子捆住身体,绑上大石头,推进了这个酒海井里。

经鉴定,这些遗骸中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这些年轻的战士们,为了革命,最终英勇牺牲。

如今,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已经建成,2004年正式向社会开放,这里成为了人们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那100多具无名红军遗骸,将永远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老兵永远跟党走:2024-12-02:血战湘江!80多年后,他们的遗骸才重见天日……

当代广西:2024-12-04:向死而生,一往无前——从湘江战役中汲取前行力量

0 阅读:0
新新愣是

新新愣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