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邮小包到海外仓,从低价竞争到品牌建设,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正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文/每日资本论
中国跨境电商正在遭遇“一锅烩”。
2月4日,美国邮政服务(USPS)宣布,从当日起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USPS声明称,信件和平件不包括在暂停接收的范围内。戏剧性的是,次日,美国邮政又公告称,美国邮政将继续接收来自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邮局的入境包裹。
颇为讽刺的是,此次美方贸易政策朝令夕改的主要原因是其还没准备好。美国联邦快递相关高层曾表示,如果要求数百万个最低限度豁免包裹都经过正式清关流程,美国海关将面临严重的供应链阻塞,这将影响所有进口商,不仅仅是最低限度豁免包裹的进口商。
而此次美国方面的随性所为,不仅让中国电商平台无所适从,也让其部分行政部门跟着乱了套。美国《纽约时报》曾引述部分贸易界人士表示,如今美国邮政的乱象正是特朗普迅速调整贸易政令所导致,邮政和海关官员几乎没有时间准备在贸易新规生效后,如何高效地检查蜂拥而来的包裹。
需要提醒的是,此前,美国方面对中国加征10%全面关税的命令正式生效,同时取消了来自中国的800美元以下商品 “小额豁免” 的免税政策。
换言之,尽管美国此次贸易政策朝令夕改,但已经对中国跨境电商出手了。可以预见,一旦国内跨境电商无妥善处理办法,未来面临的境况将变得十分艰难。
过去十年,凭借“小额豁免”政策,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Shein等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电商市场的重要力量。“小额豁免”政策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21条款,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免税进入美国。这一政策不仅降低了中国商品的进入门槛,也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选择。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小额豁免”包裹数量超过13.6亿件,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
美方挥舞关税大棒,自然也盯上了这一块。早在2024年9月,美方就已宣布收紧“小额豁免”政策,取消敏感产品的免税资格,并加强对中国商品的监管。此次美方则进一步将这一政策推向极端,直接取消了所有中国商品的免税资格。这一举措不仅抬高了关税成本,还增加了清关的复杂性和时效性,对中国跨境电商的物流和运营模式或将产生较大影响。
更深层的影响则在于全球范围内对“小额豁免”政策的普遍收紧。从欧盟到马来西亚、巴西,多国近年来逐步取消或限制低价值商品的免税优惠,以保护本土产业和税基。简言之,美国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持续抬头。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成本的显著上升。根据行业估算,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后,中国发往美国的低价值包裹平均关税税率将从0%提升至25%至30%,终端售价可能上涨15%至20%。
物流时效的延长也加剧了卖家的困境。过去,T86清关模式使得低价值包裹能够快速进入美国市场。而新政实施后,所有包裹均需进行正式报关,清关时间可能延长至两周以上,而且物流成本也会大幅上升。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增加了卖家的运营风险陡增。
显而易见,对于依赖直邮小包模式的卖家而言,这些变化无疑是致命的。许多中小卖家因无法承受关税和物流费用的双重压力,不得不选择停业或调整业务模式。
连锁反应是行业洗牌在所难免,铺货型卖家和低利润商家首当其冲。这类企业曾通过“薄利多销”策略在小额免税红利中获利,但如今成本上涨使其利润空间被彻底挤压。部分券商预测,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可能因政策收紧减少至少15%。
摆在桌面上的问题是,面临未来的风险,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海外仓模式将是重要的解决方案。海外仓不仅能够规避关税压力,还能提升物流时效,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以Shein为例,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和南加州建立了分配中心,通过本地备货和配送,大幅缩短了交货时间。
政策面也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助力。国家相关部门近期推出的“离境即退税”政策允许卖家通过海外仓出口的货物,在完成报关离境后即可申请预退税,从而提高资金流动性。这一政策无疑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
但海外仓高昂的仓储成本和库存风险也不是普通中小卖家所能承受的。于是,部分企业转向“半托管模式”,将物流和运营环节部分外包,以平衡成本与效率。比如,Temu通过全托管模式整合供应链,而Shein则通过本地化运营优化库存周转率。
硬币的另一面是,从长远来看,这或许是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走向合规化和品牌化的契机。
浅显的道理是,过去部分卖家依赖低价策略和免税红利,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新政的实施将迫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注重产品创新和供应链管理。
以Temu和Shein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尝试模式重构。Temu通过全托管模式放大了价格和供应链效率优势,而Shein则凭借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未来,这些平台有望通过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价值,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稳固的地位。
与此同时,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布局成为必然选择。随着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政策收紧,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潜力逐渐显现。例如,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虽也收紧小额免税政策,但其电商渗透率仍处于上升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小额豁免”政策的取消无疑给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强行推动了转型升级。从直邮小包到海外仓,从低价竞争到品牌建设,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正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更为肯定的是,不管是谁,也不管愿不愿意,国际贸易数字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在这场风暴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或将凭借更高效的运营和更坚韧的商业模式,成为全球电商生态的新主导者。对于中国跨境电商而言,这场危机或许正是其迈向更高阶段的起点。
好吧,既然无法躲避,那就一起勇敢面对风暴吧!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