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雄才大略却行事怪诞
——新视角读《史记》之八十一
文/宋玉山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是汉民族重要的开拓者。他把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统一起来,对汉民族的形成和强大,对汉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讲,称刘邦为“千古一帝”亦不为过。毛泽东曾经评价刘邦,说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邦雄才大略,然而又性格粗鲁,行事荒诞,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
从《史记》记载来看,刘邦的雄才大略,主要体现在他善于用人、善于谋大事、善于纳谏等几个方面。
善于用人,是刘邦的突出特点,也是被人们公认的。人们在评价刘邦获胜、项羽失败时,总是把刘邦善于用人作为首要原因。刘邦称赞张良、萧何、韩信是人中俊杰,由于有了他们,才得到天下。刘邦的那番话,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刘邦善于用人的重要标志。在这“三杰”中,萧何是刘邦沛县起义时的老朋友,张良原是韩国的大臣,韩信则是项羽的部下,最终三人都归刘邦所用。
除了“三杰”之外,刘邦身边还聚集着一大批谋士和猛将,他们为刘邦出谋划策,攻城略地,夺取天下。这些人,有的是刘邦起义时候的老班底,像曹参、樊哙、周勃、灌婴等;有的来自各诸侯国,像张耳、韩王信等;有的出身平民甚至强盗,像郦食其、彭越等;有的则是从项羽那边投奔过来的,像陈平、黥布等。他们来自不同的阵营,都是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人物,对历史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邦有这么多人才帮助,所以能够得到天下。而项羽只逞个人之勇,身边缺乏人才,必然失败。然而,驾驭和使用这些人才,绝非易事。人才,都是一些贤能之人,在天下大乱之时,他们只会佩服辅佐贤者,而不会臣服于庸者。这些人才,甘愿为刘邦效力,表明刘邦比他们更高明,能够使他们心悦诚服。
善于谋大事,是刘邦的重要特点。虽然有众多人才的辅佐,但在一些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上,几乎都是刘邦自己谋划决定的。刘邦起义后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投靠项梁,借势壮大自己的力量,效果十分明显,刘邦的队伍很快壮大,成为灭秦主力之一。
刘邦率军西征,显示出了他卓越的谋略和指挥才能。当时,刘邦身边几乎没有谋士,像陈平、韩信等人,还没有归顺刘邦,张良是作为韩国的大臣,在半路上跟随刘邦的,所以,西征中的军事部署、进军路线、政策制定等重大事项,基本上都是刘邦自己决策的,事实证明都很正确。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统揽全局、深谋远虑,一边自己吸引项羽主力,一边派韩信开辟第二战场,最终获得成功。在谋大事方面,刘邦才是真正的运筹帷幄。
在统一天下之后,人们普遍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侯造成的,众将领要求分封的愿望更是十分强烈,呼声甚高。而刘邦凭借政治家的智慧,力排众议,十分坚定地继续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总体上仍然坚持郡县制,只是不得已封了少量的诸侯王。这充分显示了刘邦的高瞻远瞩,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善于纳谏,是刘邦的明显特点。刘邦从谏如流,特别注重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要说得对,马上就采纳。刘邦西征进入咸阳以后,本想在秦宫休息,樊哙、张良进谏说:“咸阳尚不稳定,容易造成士兵抢掠,不宜在城里驻军。”刘邦觉得有道理,马上下令,军队撤回霸上,自己也回军营休息。这一举动,深得民心。鸿门宴脱险、火烧栈道、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白登解围等一些重要事件,都是刘邦听从了张良、陈平等人的建议,取得了好的效果。
刘邦善于纳谏,但不是人云亦云,实际上很有主见。统一天下之后,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建议分封王侯,刘邦却坚决不听。在定都问题上,大多数人都建议定都洛阳,刘邦也没有听从。
刘邦善于用人、善于谋大事、善于纳谏,成就了他的辉煌帝业,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这是他主要的一面。但是,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刘邦性格的另一面,却有点流氓无赖的嘴脸,与威严的帝王形象,形成很大的反差。
《史记》记载,刘邦的性格,是表面宽厚而内心狡诈,胸有谋略而行事粗鲁,豪放而不拘礼节,还时常干出一些荒唐怪诞的事情来。
刘邦语言粗鲁,喜欢骂人,张口“你老子”,闭嘴“他娘的”,不管是谁,不高兴了就是一顿臭骂,有时甚至是破口大骂,诸侯王也不例外。魏王豹反叛汉朝,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忍受刘邦的辱骂。
汉朝建立以后,对众臣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因而封赏的食邑最多。众将领不服,说:“我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攻略城池,夺取土地,屡立战功。萧何没有上过战场,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封赏反倒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
刘邦一听,不高兴了,说:“你们见过打猎吗?打猎时,追咬猎物的是狗,而指挥狗的是猎人,猎人当然比狗的功劳大。你们虽然有战功,但只不过就像狗一样,而萧何就像猎人,狗怎能与人相比呢?”众将领一听,自己都成狗了,还能说什么呢?在堂堂朝廷之上,公然骂众将领是狗,这恐怕只有刘邦能干得出来。
刘邦待人傲慢无礼。刘邦西征途中,路过高阳。高阳有个贤士,叫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听说刘邦仁义宽厚,就去求见。刘邦却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洗脚,见了郦食其爱答不理的。郦食其很生气,责怪刘邦说:“您如果想要诛灭暴秦,就不应该这样对待长者。”刘邦倒是闻错即改,马上站起身来,整理好衣服,施礼道歉。
还有一次,刘邦派人策反了黥布,黥布去拜见刘邦。黥布当时已是诸侯王了,接见黥布,应该是件很隆重的事情。但刘邦却是一边洗脚,一边接见黥布。黥布感觉受到侮辱,后悔前来,甚至想要自杀,直到见自己的用器、饮食都与刘邦相同,才减轻了心中火气。
刘邦待人傲慢,并不是摆架子,看不起人,他就是这样的性格,随随便便,不讲礼节。刘邦如此,群臣也跟着效仿,在朝廷喝酒时,经常大呼小叫,有的甚至拔剑砍击庭中立柱,没有规矩,不成体统。
刘邦行事有些荒唐怪诞。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知道要想夺取天下,儒家那一套不管用,所以不喜欢儒生。有的儒生求见,刘邦就一把扯下他的帽子,往他帽子里撒尿。历史上的帝王,有哪个能做出这等荒唐事来呢?
刘邦统一天下以后,知道儒家思想有用了,又专门跑到曲阜,以隆重礼仪祭奠孔子。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个亲临孔庙祭孔的帝王,这与他向儒生帽子里撒尿,形成了鲜明对照。
刘邦当皇帝以后,一次借口生病,一连十多天不出宫门,也不让群臣见他。樊哙忍不住了,径直闯了进去,见刘邦躺在床上,拿宦官当枕头,枕着睡觉。樊哙指责他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事情吗?”刘邦听了,笑着从床上爬起来。
还有一次,大臣周昌进宫奏事,正巧撞见刘邦搂着美女亲热,周昌赶紧扭头就跑。刘邦却追了上去,把周昌按倒在地,骑在他脖子上,并且问道:“你看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我看您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并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说:“你的狗胆真够大的。”堂堂帝王,能做出这等荒诞事来的,在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
刘邦性格上虽有缺陷,但掩盖不了他的雄才大略,反而衬托出了他鲜明的个性。毕竟皇帝也是人,而不是神。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