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的这个大舞台上,其实也活跃着一群特殊的“中间商”。他们不像传统商业里的中间商那样买卖实体商品,而是通过买进卖出股票来赚取差价。但是,股市的风云变幻莫测,这些“中间商”的命运往往充满了变数。有时候,他们不仅赚不到钱,反而可能成为被市场或某些人“收割”的对象,落得个血本无归的结局。
最近,上市公司智云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师利全经历了一次小小的转折。广东中山公安局解除了对他的取保候审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可以松一口气的消息。但如果你以为他会因此而感到轻松,那可就错了。因为师利全现在正处在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他成为了股市中被“抽血式”收割的一员,账面上还浮亏着超过6亿人民币。
2017年的时候,师利全花了7.8亿元接盘了智云股份,当时的每股价格为28.25元。这笔投资在当时看来是相当大的一笔投入,而且是基于对未来的乐观预期。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智云股份的股价一路下滑,到今天为止,每股的价格已经跌到了5块多。这意味着,当初那笔看似划算的投资,如今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而将智云股份卖给师利全的人,正是前实际控制人谭永良。据公开数据显示,通过一系列操作,谭永良累计套现了大约15亿元。这笔巨款并非全部来自师利全一人,而是谭永良通过多次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获得的,这其中涉及了不少其他的“中间商”。
对于那些跟师利全一样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而言,结果并不美好。不少人在交易中没有赚到预期的差价,甚至像师利全一样,成为了帮助谭永良积累财富的“助攻者”。这一系列的操作,充分展示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道理。谭永良能够成功地引导这些投资者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证明了他在行业内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手腕。
智云股份主要经营自动化装备,简单说就是为其他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两类设备上:一是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二是平板显示模组设备。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是智云股份上市之后才收购的,而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才是智云股份的本业。谭永良在这个领域可是个资深专家,他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技术积淀。
谭永良的故事要从更早说起。他是辽宁大连人,1982年考入了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系,也就是现在的吉林大学,1986年毕业后被分配回大连,在一家机床厂当技术员。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非常宝贵,自然备受重视。加上谭永良本身机灵,很快就被提到了管理岗位,不仅掌握了技术,还掌握了供应链资源和渠道销售资源。
1992年,机械电子工业部在大连设立了一个组合机床研究所,专门研究自动化设备技术及产品,并从事相关技术的转让。这一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的一年,许多科研机构开始尝试商业化运作。看到机会的谭永良毅然决定下海创业,创立了大连智云机床辅助设备开发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之初,几乎没有任何自己的设计人员和技术,全靠与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合作获取设计方案,然后商业化。
直到1994年,谭永良才挖到了人,建立起了自己的设计团队,并自主设计出了第一台设备,然后逐渐成为了三菱、本田、福田等汽车厂商的装备供应商。万事开头难,客户积累起来了,后面的发展就顺理成章了。2008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了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2010年,智云股份成功登陆创业板,谭永良也因此迎来了个人事业的新高峰。
上市之前,谭永良持有公司72.11%的股份,加上员工持股平台大连乾诚科技持有的部分,他实际控制着公司近76.55%的话语权。然而,上市之后,谭永良却逐渐减少了自己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从最初的高比例稀释至最后仅剩6.18%,而这期间套现的资金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智云股份现在的市值大约也只有15亿元左右,可见谭永良的减持力度之大。
谭永良的减持行动既迅速又有效率。智云股份2010年7月28日上市,而到了2013年7月29日,即限售期刚满的第一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一次套现。此后,他连续多年不断减持,直到最终辞去所有职务,彻底退出公司的管理层。在离职之际,他还将手中的股权分批转让给了多位接盘者,其中包括师利全等人。师利全以7.8亿元的价格接手了9.55%的股权,成为最大的一个“中间商”。尽管如此,谭永良仍然是公司实控人,直到他完全撤出。
在这些接盘者中,有的幸运儿如李松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盈利;但也有一些不幸者,比如武汉小米,因为买入成本较高,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时遭遇了亏损。还有宋长江,他以7.18元的成本接下了5.03%的股权,按照当前的股价计算,也面临着不小的浮亏。总结一下谭永良减持的特点,喜欢搞批发,不喜欢零售,套现的意愿虽然迫不及待,但在节奏把控上依然从容不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开信息来看,谭永良没有留下任何债务或质押记录,确保了自己净落袋15亿的成果。这一切都表明,谭永良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更是一位精明的资本玩家。当然,最终受到最大影响的还是广大的中小股民,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成为了这种大规模资金流动背后的牺牲品。智云股份的案例提醒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了解公司背景、行业发展以及大股东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即使是最成功的投资者,也可能面临不可预见的风险,因此保持谨慎的态度总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