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装备终于轮到陆军了!据《南华早报》及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中北大学近期研发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红科技”——“金属风暴”,每分钟可发射45万发子弹,其理论性能足以拦截速度7马赫的超高声速导弹。

“金属风暴“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同于传统的武器发射系统,而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发射方式。具体而言,“金属风暴”利用电子脉冲技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连续发射出大量弹丸,形成密集的弹幕。这些弹丸以极高的速度飞向目标,无差别打击和拦截各种武器装备,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全面压制。

这么说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咱们就以107火箭炮举例,12根炮管一根塞一枚火箭弹,而现在不一样了,一根炮管塞很多枚,比如一根炮管塞10枚,12根管子就是120枚。每个炮弹里面不是加装炸药,而是小型的飞镖式的子弹,就和霰弹枪一样,这样一次性打出去就是成千上万发钢针。这炮弹与炮弹都堵在一起,显然不能用撞针来击发了,只能用电子脉冲点火。

国外对于“金属风暴”概念的研究已经持续多年,并出现了多种构型,这些构型不仅采用了不同的发射力量,还针对不同类型的弹丸进行了优化,以确保最佳的打击效果。通过电子脉冲的精确控制,可以实现对弹丸发射速度、方向和密度的灵活调整,从而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但是,如同他们六代机一样,都是在PPT上做创新,没有实物。
而中北大学研究团队的“金属风暴”技术,无疑是对这一概念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它不仅在射速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还在拦截超高声速导弹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称之为现代版的暴雨梨花针。

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是反步兵利器。“高炮放平、军事法庭。”要是用“金属风暴”来打,就不用上法庭了,因为不可能有原告。它是模块化的,组合起来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放到草丛里或者架在堑壕边这就是加强版的“阔剑”定向雷。与阔剑定向雷不同的是,它是有数字系统控制的,想射就射,打多少发都由人为设定,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

因为有炮管,“金属风暴”打出的弹丸射程也比较远,可能1000米外依旧有非常大的杀伤力。这要是布置在战场的重要位置,那敌军的步兵就要遭殃了,完全没有办法冲锋。
为什么它可以拦截高超音速导弹?
高超音速导弹之所以拦不住,主要就是速度太快、机动性强。这两个结合到一块,点对点、一对一拦截就很困难了,雷达锁定不了,锁定了防空导弹追不上。“金属风暴”压根不需要做精确的瞄准,它是用无数小子弹做概率拦截,打出一个弹幕墙,可能小子弹的飞行速度还没有来袭的高超音速导弹飞的快,但是没关系,运动是相对的,高超音速导弹自己装上就可以了。以慢打快,无需瞄准,这简直是防空神器。

给你一把巴雷特,让你打50米外扔上天的盘子或许很难,但是换一把霰弹枪就不一样了,稍加训练百发百中。
很多人觉得用子弹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太扯了,二者质量相差太大了吧!那你可以想一想,飞机和鸟的重量差距是不是也大?为啥鸟能撞碎飞机的玻璃?
有人认为“金属风暴”未来可能会取代1130近防炮,被装到军舰上,它的火力密度足够大,子弹也比较便宜。1130近防炮的子弹使用的是钨合金,而“金属风暴”的针可以用飞镖钢钉。

近些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各国地面装甲力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人机以其灵活机动、隐蔽性强、打击精确等特点成为战场上的一大威胁。在俄乌冲突中,无人机被广泛应用,对地面装甲的杀伤效率是有目共睹的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对“金属风暴”技术的研究都在加快步伐,它作为一种高效的防空武器系统,以其超高的射速和密集的弹幕,成为继激光武器之后最有效的反无人机利器。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密集的防御网,有效拦截和摧毁来袭的无人机,从而确保地面装甲力量的安全。

在成本上,它虽然比激光要高,但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原理也比较简单,这可能是目前反无人机最好的答案,谁能想到“金属风暴”在十几年前还被人吐槽为无用的浪费资源的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