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彪:骨灰存放架地宫福位项目设计时,如何打造寄存+文化+情感模式?

蔡彪 2021-12-16 14:18:35

当你和别人提起骨灰存放架时,别人是怎么反应?你脑海中是否有哪个品牌是做这块的?

大部分的骨灰存放架是阴森、恐怖、不吉利的形容。现在仍有很多家长都不会让小孩公墓和陵园。对于品牌来说,除了几个公墓企业外,专做骨灰寄存的骨灰堂或地宫基本没有,即便有也是借助些寺庙名义打造的地宫。

现在国内的骨灰存放架地宫福位,有哪些不足呢?

1、产品档次不高,大部分只能满足小部分的人需求;

2、文化理念在产品和服务上体现不足;

3、骨灰存放架布局不合理,更多是追求多,而未考虑治丧期间亲友的情感诉求,如休息区、祭拜区、情感咨询和家族服务等。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骨灰存放架项目,应该是寄存+文化+情感,三者合一,才能更好打动消费者。

在寄存这块,以前是简单的寄存骨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优化下?试想想传统土葬我们会有什么流程?是否可以把一些传统土葬的形式借鉴过来?

在土葬时有陪葬一说,秦始皇陵中水银做江河、宝石做天空、兵马俑做为陪葬的军队。在我们现代也有陪葬,除了部分放墓穴中,大部分是焚烧的形式处理。那在骨灰存放架中,我们也可以打造一个属于逝者的”家”,除了可以存放逝者骨灰外,还可以放书信、纪念杯、生前喜爱的物件、荣誉证书、故乡的一捧土、逝者的指甲、头发、爱看的书籍。目的还是希望他”在那边”过的更好。

文化层面,就需要在产品设计、宣传物料、整体布局上进行打磨。以前给一个道观做牌位架设计,除了牌位架采用铝合金外,我们是门上雕刻的祥云寓意脚踩祥云羽化登仙、在牌位下面内放置了七枚铜钱予以七星引路。

在给一个公墓做骨灰堂设计时,整体设计以孝道主题为主,设计一套祭拜系统,不仅可以现场祭拜还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网上祭拜,以吸引用户回归传统、让不在身边的亲友也可以进行情感宣泄。

在骨灰架上打印24孝;

采用灯光效果投影关于孝顺的图案和文字;

在文化墙上列举诸多关于孝道的典故和文章;

做一个有关中国百家姓的宣传册,让亲友可以通过书籍追本溯源找到自己的祖宗自己的根;

在网上搭建祭拜系统同时开通族谱、家族史软件,让亲友之间可以通过软件把家族中大事件进行编辑采集,让后人可以了解长辈和先人的事迹;

针对家族式的骨灰堂,设计辈份把家族的辈字制作出来,提高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

做这些细节的落地都是为了能让文化落地,深入到用户内心 ,让用户通过产品产生共鸣。

情感板块,是我们国内现在极为缺失的,殡葬一词包含了“殡”和“葬”,除此之外还有“祭”,这三者构成了殡葬的主体。骨灰存放架地宫福位指的是“葬”,那清明、冬至扫指的是“祭”。

只不过我们一直偏重于展示逝者的“尊荣”,且以围绕尊荣来盈利,就是被社会认为的“赚死人的钱”。

事实上,我们的确是这样做,并肯定了这样做是对的,行业也形成了这样的崇尚之风。而对家属的哀或者说对活人的情感处理我们完全忽视了,甚至连哀都没有!结果就是,我们抓破脑壳去研究礼仪仪式、花坛造型、场景布置等。

我们不关注哀,也不会去重视活人的丧葬情绪和感受,于是就很难直观去理解和感受什么是殡葬服务,正是如此我们都知晓“做殡葬就是做服务,殡葬是服务行业”等,却都落不到实处,也不知道该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强化服务意识,这些都沦为空谈。也就没有所谓的情感。

我们在定位上应该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理念的殡葬公司,把用户当作自己的亲人,想想如果是我们生身发生这样的事情改如何处理,设身处地的为用户考虑。前不久写过关于骨灰存放架地宫福位,可以向海底捞学什么?里面就在如何打造情感让用户满意。

通过从产品创新、文化落地、情感关怀入手,整个骨灰存放架地宫福位项目就会更让用户,满意的同意也就是口碑传播的开始,至此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它都将纷沓至来。

0 阅读:3

蔡彪

简介:分享骨灰盒存放架、万佛墙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