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朝阳,走进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枸杞乡东海小学图书馆,翻书声清脆悦耳。“镶嵌”在山坳中的东海小学是浙江最东部的一所渔农村学校,就读学生仅有132名,但他们的图书馆却很美。近年来,浙江舟山以全面落实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任务为抓手,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聚焦海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分布不均、供给品质不高、受众需求特殊等痛点、难点,打造“阅享千岛”品牌,将优质阅读资源向海岛一线下沉,立体式、全方位推进阅读之城建设。
阅读 一个人都不能少
从城市到乡村、从海边到山村,密布的阅读空间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随着“阅享千岛”启动,舟山建立起高质量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一个人都不能少”是建设标准。“海岛的独特地理环境限制了信息的多元渠道,因此需要优质的阅读资源。”东海小学党支部书记邱晓炯说,借由“阅享千岛”的子品牌“学海书舟”,学校师生不仅能在校园里借阅全市图书资源,还能共享舟山海洋数字图书馆收录的电子图书、论文、古籍等。
“我们这里是孩子假期最喜欢来的地方。”嵊泗县枸杞乡宣传干事毛佳琳介绍,枸杞乡龙泉村文化礼堂是该乡的文化地标之一,展现了独特的村史村情,并设有藏书3000册的岛与书房。这里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舟山方言有声数字资源建设有序推进,首批500台方言听书设备派发至偏远海岛乡镇。自从定海区图书馆小沙分馆有了方言听书机后,73岁的村民陶家潘成了借阅次数最多的读者之一。“听书机里的方言音频包含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等地的民间故事。”定海区图书馆馆长黄海敏介绍。
服务民众,不以山海为远。从在离岛小学内开设图书馆到为偏远海岛乡镇的老人配发方言听书设备,背后是当地文化事业对民生福祉、精神生活的深刻关注和持续改善。“我们要实现内容上‘按需送培’、形式上‘全员浸润’、目标上‘关注个体’。”嵊泗县图书馆馆长应静飞说。
拓展 一块地都不能落
近几年,舟山以颜值“出圈”的书房和图书馆不在少数。镜面设计的屋顶、神秘的“时间隧道”增添了保利自在海社区的岛与书房的特色,豁亮的环形书墙、39阶阅读阶梯让面朝大海、背靠云廊的定海图书馆新馆成为网红打卡点……
家庭图书馆的出现打破了公私藏书的边界,给市民游客带来了更为便捷的公共阅读服务。“又见小音”民宿是首批“家庭图书馆”,藏书近千册。人们取书后可随意切换阅读场景,或是惬意地“窝”在舒适的沙发里,或是在院子里伴着习习微风享受宁静。“还可以把书带到民宿附近的海边,坐在沙滩或礁石上,吹着海风,看看书、发发呆。”民宿主理人叶剑波说。
走进嵊泗县嵊山镇“花酒间”民宿的东书房,可以看到“舟山书库”的醒目标识。“读者可以面朝大海、安静阅读,深入了解海岛文化。”民宿主理人王凌芝是土生土长的嵊山人,她介绍,打造东书房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周边孩子和来嵊游客的阅读需求,让这里成为宣传嵊泗文化的窗口。
覆盖 一个角都不能缺
随着舟山推进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海岛间的渡轮正在成为一座座移动的“海上图书馆”。今年4月,舟山第一家“海上图书馆”在长峙至六横的“如心轮”上揭牌。馆内有图书620册,供旅客免费借阅,同时配置了图书自助借还机,支持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身份证借阅,打通与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渠道。“可行海上路,亦可读万卷书。”舟山市图书馆馆长、“海上图书馆”主策划许魁义介绍,“海上图书馆”项目是“阅享千岛”高质量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针对群岛“点散式”分布特点,选取航程半小时以上的岛际客运航线,提供图书自助借阅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陆地向海上延伸、阵地服务向流动服务延伸。
如今,舟山已布局图书馆外流通站509家、图书馆分馆47家、岛与书房58家、“学海书舟”学校分馆21家、“海上图书馆”6家、“家庭图书馆”6家、岛与阅吧5家、文化驿站14家、乡村博物馆31家、旅游驿站18家,实现岛城全域覆盖。
“眼下,舟山市以公共图书馆为切入点,对内组建全市图书配送服务中心、数字资源服务中心等,创新实施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统购分签’制度,建立统一管理、调剂、配送、推广的联动机制;对外建成公共图书馆与社会阅读资源的互通桥梁。”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曹泓说。
责编: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