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当保单变成服务单,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骗局浮出水面。
近日,据1818黄金眼报道,来自绍兴的网约车司机梁师傅,在续保车险时遭遇业务员虚假宣传,支付4520元后收到的竟是一份名为《机动车商业服务单》的合同,而非真正的商业保险。
梁师傅的遭遇,正是中消协多次警示的“统筹保险”乱象的又一次重演。
梁师傅此前通过固定业务员购买车险,每年保费约7000元。今年,前业务员离职后,自称某知名保险公司员工的小徐主动联系梁师傅,声称可提供低价正规车险。
便宜不少的费用,梁师傅自然心动。然而转账后,梁师傅收到的单据却来自众安车服新能源汽车服务(山东)有限公司,合同明确标注非财产保险公司、非保险合同等字眼。
发现问题后,梁师傅立即要求退款,但客服电话始终无法接通,业务员推诿称需三个工作日处理。而合同条款更暗藏风险:退保需向山东总部提交申请,且未明确手续费标准。这种设计,让消费者维权成本陡增。
所谓“统筹保险”,本质是运输行业内部的风险互助机制,不受《保险法》约束,亦无金融监管部门备案。其运营模式存在先天缺陷:一旦大额事故频发,资金链极易断裂;其合同条款中,会经常使用按比例分担、协商解决等模糊表述,为拒赔留足空间。
“统筹保险”带来的更严峻局面是理赔困境。有杭州网约车租赁商高先生购买的众安联合统筹服务,车辆事故后递交材料三个月无回应;另外一位李师傅在追尾事故中,统筹公司仅愿赔付定损金额的75%,最终车主被迫自费维修。
对于广大网约车司机而言,识别“统筹保险”这种伪保单的方式也很简单,只需三招即可:
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官方APP或拨打客服热线核实保单真伪,正规电子保单可通过“中国保险万事通”公众号一键查询;商业险价格低于市场价20%以上需警惕,正规险企保费受银保监会严格监管,不存在特殊折扣;注意甄别“服务单”、“保障协议”等替代表述,确认承保方为持牌保险公司,合同含“保险单”字样及备案编号。
对于上述三招,司机师傅们怎么看待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资料来源:1818黄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