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的时光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有些事情,无论过了多久,依然刻骨铭心,熊奶奶和她的孙女小雅,正是这样一对因亲情而生、却因怨恨而断裂的祖孙。
作为家里唯一的长辈,熊奶奶老来无依,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和孙女重归于好,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得到一点亲情的温暖。而小雅的回应却冷漠而决绝:“等她快死了,我再去看她吧。”这句话让所有人震惊。
小雅还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时,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小康家庭,她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则是全职照顾家庭,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平静幸福。
可父亲的意外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他的离世让熊奶奶承受了巨大的丧子之痛,而更让熊奶奶焦虑的,是那笔不菲的赔偿金和一套房子。
儿子走了,家里的经济来源断了,这些钱和房子本该是她未来的依靠,但熊奶奶心中却充满了担忧——儿媳是个外人,而孙女是个女孩,将来也无法“传宗接代”,她觉得如果继续让她们住在家里,迟早有一天,儿媳会带着孙女改嫁。
这种担心最终让熊奶奶做出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决定:她将儿媳和年仅5岁的小雅赶出了家门。
拿着儿子留下的赔偿金和房子,熊奶奶选择了独自生活,而她的儿媳和孙女则被彻底抛弃,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而言,这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从家门外被赶出去的那一刻起,儿媳和小雅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困境,失去了家庭的庇护,她们无依无靠,处处碰壁,小雅的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四处打零工,她做过清洁工,摆过地摊,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母女俩靠捡垃圾为生。
小雅的母亲她不仅要独自抚养女儿,还要应对失去丈夫的痛苦以及熊奶奶的绝情,长期的精神压迫让她逐渐崩溃,最终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
每晚,她都靠安眠药才能入睡,甚至多次住进精神病院,小雅则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中长大,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痛苦和崩溃,心中对奶奶的怨恨也越来越深。
她一边照顾患病的母亲,一边努力学习,哪怕生活再艰难,她也没有放弃过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明白只有通过知识,才能让自己摆脱这种困境。
经过多年的努力,小雅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她的事业蒸蒸日上,收入也逐渐稳定下来,她在上海买了房,安了家,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而物质上的成功并没有抹去她心中的伤痛,对奶奶的怨恨,依然像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地烙在她的心里。
转眼间28年过去了,熊奶奶已经84岁,生活逐渐变得难以自理,身体的衰老让她变得无助而孤独,她没有其他亲人,独自一人住在那套当年赶走儿媳和孙女的房子里。
每当她看见邻居家里儿孙满堂,生活其乐融融时,内心的孤独和恐惧便愈加深重,熊奶奶不愿意去养老院,她害怕在那里孤独终老。
于是,她开始想方设法联系自己唯一的亲人——孙女小雅,她希望能通过媒体和调解节目找到小雅,哪怕只是见上一面,她心里想着,只要见到孙女或许还能重修旧好,让孙女回来照顾她,陪她度过余生。
经过一番努力,调解员终于在上海找到了小雅的工作地点,并顺利联系上了她,但熊奶奶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回应。
小雅在电话里的态度冷漠而坚决:“等她快死了,我再去看她吧。”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奶奶的怨恨,丝毫没有要和奶奶见面的意思。
小雅的这句话让所有人震惊,有人觉得她太过冷酷,但对于了解她过往经历的人来说,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小雅心中对奶奶的恨意已经积压了28年,从未被时间冲淡。
她直言,自己和奶奶“一个样”,当年奶奶对她和母亲做过的那些事,她也会用同样甚至更狠的方式回报,奶奶当年的自私和冷酷,彻底断送了她们母女的幸福生活,现在她也不再有任何义务去赡养这个曾经抛弃她们的人。
面对孙女的决绝,熊奶奶多次在节目中哭诉,声称自己“比窦娥还冤”,她试图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辩解,称自己也是迫不得已,年纪大了,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
可熊奶奶避重就轻的辩解并没有打动小雅,也没有赢得观众的同情。在观众眼里,熊奶奶的“悔恨”更像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她并不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忏悔,而是因为孤独和无助,才希望通过亲情的名义,换取孙女的帮助,而亲情早已在她当年的冷酷决定中被彻底毁灭,现在的她已无法再用亲情去绑架小雅。
尽管调解员多次劝说,试图促成祖孙俩的和解,但小雅的态度始终坚决,她明确表示,除非奶奶快要去世了,否则她不会去见她,熊奶奶在听到孙女的决绝后,最终痛哭失声,意识到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亲情无法挽回。
这个事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局,但从小雅的态度来看,她几乎不可能为熊奶奶养老,或许熊奶奶的晚年将注定在孤独和悔恨中度过。
尽管赡养老人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但当亲情被彻底破坏时,是否还有履行义务的必要?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都不同,正如故事所展示的那样,亲情一旦失去,或许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信息来源:婆婆为霸占遗产,赶走儿媳孙女,年老后无人照顾,希望和孙女相认-综艺,情感综艺,好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