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癫痫:植物神经性癫痫治疗经验,这或许是一个新的方向

植物神经性癫痫,是癫痫特殊的发作类型,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急腹症及其他疾病相混淆,如腹痛误诊为肠蛔虫病,头痛误诊为偏头痛等。因此脑电图在诊断植物神经性癫痫和鉴别诊断上起着重要作用。儿童植物神经性癫痫在临床上多以腹痛和头痛发作较为多见;以头痛+眼痛、腹痛+肢痛,眩晕特殊发作少见。临床症状为反复周期性发作,发作起始和终止均十分突然,每次发作数秒钟至数分钟,多数症状较固定,每次发作表现雷同:疼痛剧烈、自行缓解、有明显的间歇期[1]。

下面分享一个案例,欢迎各位同道交流!

7岁的女孩小花(化名)是我在2023年6月中旬接诊的患儿,主诉“间断腹痛、腹部不适1年”。

经了解这个小女孩1年前因为腹痛、发热、呕吐在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当时腹部立位片示:肠梗阻。给予灌肠及对症治疗后肠梗消失、烧退出院。后患儿间断腹痛、腹部不适,无呕吐,几乎每天均有发作,发作持续时间不详,曾就诊于多家医疗机构。腹部彩超示: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心脏彩超示:卵圆孔未闭;头颅核磁未见明显异常;24小时脑电图可见多导联放电。期间,间断感冒后可出现腹痛、腹部不适加重,伴头痛、头晕,感冒好转后仅有腹部不适。

此外,小花虽是足月剖腹产生,出生后也无异常,但她早期的健康情况也并非一帆风顺。2月龄的时候她曾因肺炎经历一次高热惊厥,持续时间约1-2小时,不过平素并无愣神、发呆及肢体抽搐表现。日常中容易感冒发烧,频繁需要输液缓解,抗生素使用比较多。虽然小花是个乖宝宝,吃饭睡觉都比较好,但是最近一年她的大便情况有所变化,变得干结,2-3天一次。

根据小花的病史情况,我给她安排了脑电图检查,4h视频脑电图示:睡眠期可见稍多量广泛性高波幅棘波、棘慢复合波、慢波阵发,棘波成分较之慢波相对较低,非恒定左侧或右侧额区占优势。结合检查结果、病史和主诉,诊断为“植物神经性癫病”。从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增大、频繁感冒输液的情况考虑小花可能存在免疫异常的情况。经与患者家属商量,同意使用脆弱拟杆菌BF839二代益生菌制剂调整免疫,干预治疗癫痫。小花于2023年6月下旬开始使用二代菌制剂。1袋/次,1次/天。

(患儿4h视频脑电图)

然而,小花在使用益生菌制剂的第一个月出现了一些调理反应:病情有加重趋势,且头痛头晕比较明显,伴腹部不适感,间断腹部疼痛。患儿家属比较心疼,也比较担心,在小花腹痛明显时曾用胃肠解痉药6542(消旋山莨菪碱)治疗一次。我根据经验告诉家属治疗早期出现的调理反应是一个耐受的过程,坚持服用后会自然耐受,调理反应逐步消失。经解释后,患儿家属愿意继续坚持,也是这个坚持等来了希望的曙光。

一个月后,不仅调理反应症状逐渐消失了,之前持续间断出现的腹痛、腹部不适也消失了。

患儿使用二代菌制剂至今5个月期间:

7月上旬

患儿于7月上旬出现支原体感染,但无发热,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三天后好转;

9月下旬

面部出现白色斑点,考虑白色糠疹,未治疗自行消失;免疫力增强,感冒次数较前减少,且感冒后病情轻、多不伴发热,口服药物治疗即可好转。

11月下旬

小花的腹型癫痫至今未出现明显发作,在感冒情况下偶有腹部疼痛不适,其余时间无不适,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下面做个小结: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而植物神经性癫痫是癫痫特殊的发作类型,临床误诊率高达45%,多次脑电图检查可确诊,发作24小时内检查阳性率78.57%,24小时后检查阳性率40.6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控制发作先于脑电图的恢复[2]。

据研究,植物神经性癫痫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处于免疫功能紊乱状态,故在感染、外伤等各种因素刺激下,可能损伤脑组织或血脑屏障,脑组织抗原进人血循环,机体不能很好识别而产生自身抗体,形成的自身抗体若再次与脑组织抗原接触,致使脑组织产生免疫损伤,引起大脑组织电生理异常而发生癫痫[3]。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与脑部疾病的关系受到关注[4],我国学者首次报道口服脆弱拟杆菌BF839可有效治疗难治性癫痫[5],为癫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选择。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是二代益生菌[6-7],能平衡免疫、抑制炎症,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其能有效减少癫痫发作,并改善共患病[6,8-9]。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肠道菌群调整患者的免疫平衡有关[10]。

案例中小花肠系膜淋巴结增大、频繁感冒输液等情况提示其可能存在免疫异常。人类70%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道,小花经二代益生菌制剂干预,不仅癫痫腹痛发作消失,感冒情况也明显改善,这提示通过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来干预来治疗癫痫及其共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新疗法。

0 阅读:58
营养肠道微生态邓宇虹

营养肠道微生态邓宇虹

利用营养肠道微生态让人们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