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假如村上春树不再陪跑,等于判处诺贝尔文学奖的死刑。
这届读者真的不行,人云亦云,不懂装懂,都被忽悠瘸了。
一流小说有一个起码的常识和门槛:人物的言行必须符合其教育经历、生活环境和个性。林妹妹不会骂街,孔乙己骂人也不会带脏字;加缪的局外人不愿撒谎,也不屑于忏悔;阮氏三雄酬报知己唯有大好头颅,而非诗词歌赋……
以一流小说的水准衡量,村上可以说完全没有入行……“各色人物一不留神,就会满嘴学问语录”,贩夫走卒、引车卖浆、黑白两道的人物引用契诃夫、麦克卢汉就像学者一样信手拈来。
随时跳出来掉书袋抖机灵,各种卖弄,各种烂,写李逵说不定也会来一句以杀止杀杀之可也。连小说最基本的门槛在哪都没摸着。
就这种水平,硬是吹上了天,书商、媒体合伙忽悠。
为媒体写过一篇《挪威没有森林》——
挪威森林覆盖率高达60%,怎会没有森林?如果看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挪威的森林》,当可会心一笑。
“挪威森林”是集合了青春、性、纯洁、美好、孤独、伤感的意象,1965年因披头士乐队的歌唱爆得大名,激发了村上春树的创作灵感。
越南导演陈英雄对主题的演绎、情节的增删、演员的选择,激起了村粉的公愤。
我心平气和地给这个片子打了2分。
这的确是一部很二的电影,故事始于1967年的东京,那是一个日本青年深入学习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反美、反越战、反日美安保条约的年代,可歌可泣谈不上,倒是实打实的如火如荼。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当年也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热血青年,积极参加学运和为百姓维权。
陈英雄的镜头里既没有“挪威”,也不见“森林”,有的只是鸡毛蒜皮的陈年往事、无聊幼稚的对话和美得非常人工的风景,连男欢女爱也显得那么矫揉造作,毫无创意。
一边是革命的呐喊和暴动,一边是无病呻吟的情感纠缠:观众越是想探求主人公何以游离于火热的现实,导演就越是装神弄鬼、故作高深地予以回避。
特吕弗的经典《祖与占》(1962)和《挪威的森林》均以一女两男的爱情展开,前者充满青春的激越与感伤,后者却显得那么苍白和贫乏,核心人物直子缺乏危险的魅力,白开水般平淡,气质、外貌、言行举止均不具备吸引两个好朋友的说服力。
用大海的汹涌表现人物内心的波澜,在1980年代的中国就已泛滥成灾沦为笑柄,导演居然用特写镜头着意表现,伴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画面……
“眼下没有比美军进占冲绳和结束越战更紧迫的问题,我们要求讨论比希腊悲剧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学生的尖锐令人眼前一亮,但导演对时代氛围如何影响人物命运缺乏兴趣和能力;渡边不吸烟是因为“不愿被某种东西束缚住”,这样一句大白话然能成为亮点,实在是因为其它台词太过乏味。
“不愿被束缚”实际上是一种更大更深的束缚,导致人物不愿、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可惜导演没有就此深入下去。
你不爱我。我爱你,非常爱你。俗不可耐的对白充斥全片。是否忠实原著是一回事,拍得是否精彩是另一回事。无论是不是村粉,片长2个多小时的电影对观众来说都是一种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