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就是多穿点?错!做好这几点,让你少生病

迎梅看养护 2025-02-06 19:38:47

春天的早晨总是让人琢磨不透,明明前一天艳阳高照,第二天却又冷风嗖嗖。

26岁的小陈正是这变幻莫测天气的“受害者”。

作为一名热衷于健身的年轻人,他觉得自己体质好,春天一到就迫不及待换上了短袖短裤,准备展示一下训练成果。

结果才过了两天,他就开始喉咙痛、鼻塞、发烧。

去医院一查,果不其然,是感冒。

医生看着鼻涕汪汪的小陈,忍不住摇头:“你这不是普通的感冒,问题出在春天你穿少了。”

小陈一脸困惑:“不就是换了件衣服吗?难道春天还要穿羽绒服?”

医生笑着说:“春天穿衣服可是门学问,光靠硬抗可不行。‘春捂’不是让你捂成粽子,但也不是随便多穿几件就行,讲究可大了!”

“春捂”你是否真的理解对了

很多人一听“春捂”,第一反应就是:“多穿点不就行了?”

但其实,“春捂”并不简单等于“穿厚衣服”。

它的核心在于合理调节衣物,帮助身体平稳过渡季节变化,减少因气温波动引起的疾病。

春季的天气特点是“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尤其是早晚冷、中午暖。

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需要调节体温以适应外界环境,但当温差剧烈波动,调节系统就容易“短路”,导致免疫力下降,病毒、细菌趁虚而入。

在2020年发表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期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全球多个城市的呼吸道疾病数据,发现当昼夜温差超过8℃时,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7%。

此外,2019年《美国生理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的一项实验研究显示,暴露在5℃环境中2小时,90%的受试者出现鼻塞或喉咙不适,而在25℃环境中则几乎没有类似症状。

这些数据直观地告诉我们,春季忽冷忽热的天气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屏障,而适当的“春捂”可以有效降低生病的概率。

春捂不仅仅是多穿衣,做好这4点才是真正的“捂对”

捂对地方:

春捂不是全身上下都裹得严严实实,而是要有重点地保护身体的易感部位:

颈部:颈部是风池穴和风府穴所在,受凉后容易引起头痛、颈椎僵硬,甚至感冒。

春天出门戴一条薄围巾,不仅保暖,还能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

腹部:中医认为肚脐(神阙穴)是脾胃的门户,受凉可能导致腹泻、消化不良。

尤其是饭后或午睡时,盖一条小毯子在腹部,既舒适又健康。

脚部:脚底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直接影响全身血液循环。

春季不宜太早换上单薄鞋袜,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保护好脚部不受寒气侵袭。

捂对时间:

所谓“815”法则,简单易记:

昼夜温差超过8℃时,要捂!

气温低于15℃时,继续捂!

气温连续一周稳定在15℃以上,可逐步减衣。

这并不是随口说的经验之谈,而是基于气象学和生理学的双重考量。

在气温不稳定的初春,坚持捂7-14天,尤其对于老人、儿童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尤为重要。

捂对饮食:

很多人忽略了春季饮食的调节也是“春捂”的一部分。

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春天要避免寒凉食物,适当增加辛温升散的食物,如韭菜、葱、姜、黑茶等。

在2018年《临床营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春季摄入温热性质的食物可以显著提高肠道免疫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捂出健康,不是捂出汗:

“捂”并不意味着要把自己裹得出汗。

一旦出汗,皮肤表面的毛孔张开,反而更容易被冷风侵袭,导致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

正确的标准是:

身体感觉温暖舒适,但不闷热、不出汗。

若活动后出汗,要及时更换干衣,避免着凉。

因人而异,别盲目跟风

不同体质的人对冷暖的敏感度不同:

体质偏寒、免疫力弱的人:需要更谨慎地“春捂”,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春捂要适度,避免捂出内热,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痒等问题。

春捂虽然好,但如果过度,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过度保暖可能导致体内阳气郁滞,湿热积聚,引发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中暑样反应。

45岁的李女士非常怕冷,每年春天都坚持穿厚棉衣,哪怕天气已经回暖也不舍得脱。

结果不但没有减少生病,反而经常出现头晕、心慌、全身乏力。

医生诊断为“捂热综合征”,提醒她春捂要适度,不能长期保持高温环境。

长时间捂得太紧密,皮肤无法正常呼吸,容易出现湿疹、痱子、皮肤瘙痒等症状。

春季常见疾病的预防

除了感冒,春季还有一些常见疾病需要特别注意:

关节疾病

春季冷暖交替,关节受寒容易导致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等疾病复发。

中老年人和既往有旧伤的人尤需警惕,出门时可在关节部位增加护膝、护腰等保暖装备。

冠心病

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胸口和背部保暖至关重要。

春捂,是智慧,更是科学

小陈经过医生的指导,终于明白了“春捂”的真谛:不是简单地多穿衣服,而是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春天的风虽然温柔,但却暗藏寒意。

掌握科学的春捂方法,既能守护健康,又能优雅过渡到夏天。

你在春天是否也经历过“穿衣灾难”?

没有因为穿少了而生病,或者因为捂太多而感到不适?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春天,捂得刚刚好,少生病,多健康!

0 阅读:11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