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569年-618年),即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虽然在政治上有些过失,但在文化和艺术方面也有不少成就。他擅长诗词,尤其善于写宫体诗,风格华丽细腻。他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公元589年的春风掠过长江,吹过健康城高大的城墙,南陈王朝被攻破,负责此次军事行动的,正是一个叫作杨广的年轻人。那么杨广是如何成为隋炀帝的呢?众所周知,杨广有一个哥哥叫作杨勇,这是一个历史存在感很低的人物,夺嫡之战也存在于历朝历代。杨坚夫妇有了陈后主的教训,极为讨厌皇子沉迷声色,不学无术。而杨广在夺嫡之战中则为自己立下一个人设——诗人。

此时的文坛,流行的是前朝的宫体诗,顾名思义,“宫体诗”就是在宫廷创作、写宫廷的诗,一般描写的为宫廷生活,这显然是不符合隋朝形象的,于是开启了一场“重走建安路”的改革试验,当然,脱颖而出的也就是杨广。
杨广先交出两篇大作,其中一篇就叫《春江花月夜》。没错,跟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那首同名。《春江花月夜》原本就是乐府旧题,它的首创者不是别人,正是陈后主陈叔宝,不过陈叔宝写的是艳曲,而杨广用同样的题目,写出了完全不同的诗意: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首诗摆脱了“妖姬”“后庭”,摆脱了“淫荡”,投向“春江”“明月”“星空”,清新疏朗,一扫俗艳。而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也是同样的意境。再来看他第二首诗,名叫《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是不是颇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呢?这样一个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男人,自然接手了自家的江山。

当他即位后,人们才发现,杨广就是个十足的戏精,彻底放飞了自我。建行宫、凿运河、修长城、高税收,征高丽、打突厥,一连串作死动作,早已搞得民不聊生,唐朝也因此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给过杨广一个成为伟大帝王的机会,可惜,他却用来挥霍。因此,杨广被称为一个会作诗、更会作死的皇帝,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和政治上的失误都很突出。这个描述也提醒人们,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有才华和创造力,更要有明智的决策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