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从康熙和张廷玉的这段对话进行深挖

茅塞盾开 2022-10-31 22:07:52

今天,咱们继续深挖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细节。

管理学上有句话,叫作:“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话用在电视剧的创作上,也是同样适用。

尤其是《雍正王朝》电视剧,充分证明了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如果将细节处理发挥到极致的话,会呈现出怎样令观众叫绝的效果。

话说《百官行述》被胤禛同着太子和其他阿哥的面,一把火焚毁后,气急败坏的八阿哥暗中派管家将胤禛的贴身心腹高福拉下水,进而从高福手中得到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那封信。

狂喜不已的八阿哥,智商却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收获”所降低。他深知这封信将是扳倒太子最有力的证据,但是正如邬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谁在这个时候扳倒太子,谁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康熙。所以,他不怀好意地把上报这封信的任务推给了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虽然脸上写满了不情愿,却不敢违拗八阿哥的命令,没怎么含糊,直接把那封烫手的信寄给了康熙。

康熙在收到这封信后,经过和张廷玉一合计,终于下决心要二度废掉太子。

不过,为了保证事情办得周全,康熙命令张廷玉做了一些部署。

这第一项部署,就是给四阿哥胤禛发一道密旨,让他“即刻召见隆科多,严密注视太子一党的一切动向。”

注意看,当张廷玉听闻康熙的第一封密旨是让他下达给胤禛,很快进行了一个反问,想要再确认一下,难道康熙当真是要让胤禛去操办这一切。

因为众人皆知胤禛向来是太子的人,让胤禛去负责处理废黜太子的事务,是否妥当?

很显然张廷玉一时间并没有想明白康熙的心思。

康熙看到张廷玉怔了一下,也看明白了张廷玉的疑惑点在哪里。不过康熙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再次以非常肯定的语气告知张廷玉,确实是胤禛。

聪明人向来不用过多解释。

有了康熙的再次肯定后,智商在线的张廷玉便不再说什么,而是毫不迟疑地按照康熙的意思起草这道密旨。

因为就在这转瞬间,张廷玉已经完全明白康熙安排胤禛主要负责处置废黜太子这项绝密任务的深刻用意:

一、从康熙个人情感来看,他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想给太子保留最后一丝体面。

关于这点,我们应该很容易理解,胤礽曾经是康熙最为疼爱的皇子。三十多年来,康熙在胤礽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期望。无论太子是多么利令智昏、荒诞不经,康熙还是希望给胤礽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场。

如果我们对比康熙传达的第二道密旨:安排掌管兵部的十四阿哥严密监视太子的部下,可以看出康熙就算已经下定决心想要再次废除胤礽,依旧不希望看到胤礽因为再度被废而遭受一些不必要的折磨。胤禛曾经是太子的人,在经办这项事务过程中,必然不会给太子过多难堪。如果这些事务全部交给十四阿哥或者八爷党的其他成员处理的话,恐怕太子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

二、进一步观察胤禛是否卷入胤礽和任伯安之间的勾当。

试想,胤礽是为了得到《百官行述》才会和任伯安有勾结,而《百官行述》却是被胤禛所焚毁。胤礽和任伯安这等蟊贼有勾结固然应该被废,但是胤禛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康熙并不是十分清楚。虽然年羹尧已经向他汇报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也确信年羹尧会跟他讲实话。

但是实话并不代表实情。

康熙还是想通过其他渠道,来确认胤禛是否为了扳倒太子而“包藏祸心”。

如果胤禛在《百官行述》风波中有一己私心的话,那么在他处置太子胤礽的过程中,必然纸包不住火,会暴露出来。

三、进一步观察胤禛是否有人君之气度

同样道理,如果胤禛的表现如同当初大阿哥在“热河兵变之夜”那般,飞扬浮躁、上蹿下跳,自以为储君之位唾手可得,甚至不惜对太子欲除之而后快,那么胤禛还是会被康熙排除出太子人选。

四、从长远来看,康熙之所以安排胤禛来处置胤礽的废黜事宜,实则也是以胤礽的黯然收场给胤禛上一堂生动的课,提醒胤禛要收敛锋芒、懂得自律,不要狂妄自大。其用意和后来胤禛继位成为雍正皇帝后,安排李卫亲自去处死年羹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张廷玉在猜透康熙这些用意的同时,恐怕也已经更进一步确认:

胤禛已然是康熙心中所默认的皇位继承人。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