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女孩”:8岁独自飞渡怒江的她,16年后的选择让所有人意外

维京晋州 2024-08-20 10:23:39

2007年,记者来到云南福贡县马吉乡采访,正巧拍到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溜索过江,当时记者就感到震惊,绳索下面是水流湍急的怒江,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江里生命堪忧,面对这样危险的场景,很多成年人都望而却步,小姑娘的脸上却看不到恐惧,记者发布小姑娘溜索过江的照片,国内不少媒体纷纷关注这一事件。

大家都很好奇照片中的小姑娘是谁?她为什么要溜索过江?16年过去她的选择为何让众人感到意外?

余燕恰溜索过江的照片

一、对知识的渴望让她忘记恐惧

余燕恰1999年出生在云南怒江,她是家里的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在傈僳族的语言中“恰”代表“老三”,这里的人世代生活在大山里面,唯一走出这里的机会就是读书,所以余燕恰的母亲很看重孩子的教育。

余燕恰居住的山对面建了一所布腊小学,她每天都要靠溜索过江两次,才能完成从家到学校的往返,刚开始溜索的时候她也很害怕,可是母亲说“就算害怕也要过江,不然就上不了学。”余燕恰很喜欢学习,听到母亲这么说,即使她对奔腾的怒江感到恐惧,还是壮着胆子渡江去对岸上学。

余燕恰

村民们用一根绳索连接两岸,他们从记事起就开始溜索,因为这是走出深山最快的方式,如果不通过溜索过江,就只能翻过几座山才能出的去,不是要紧事,村民们很少和外界联系,出去的次数少之又少,后来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研究出溜索,这样就不用步行数个小时才能出去了,就是危险系数很大,村民们在没有条件修桥铺路的时候,只能用这种方法过河。

有一些村民没有熟练掌握技巧,直接掉进河里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大家滑行要反复检查钩子和绳索是否安全,大家过河的时候都要打起全部精神,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村民们从小溜索,长年累月每个人手上都有很厚的茧。

余燕恰的母亲

母亲在余燕恰4岁的时候就陪她溜索,因为孩子年纪小、体重轻,所以溜索的时候还要另外用绳索固定头部,否则很容易后仰摔下去,余燕恰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溜索过江的,说不害怕是假的,有一次她告诉来采访的记者:“溜索的时候风在耳边呼啸,下面还有奔涌的怒江,除了这些声音,还能听见自己因为紧张‘咚咚’心跳声”。

这些还不算什么,无法上学才是真正让余燕恰害怕的,余燕恰很清楚记得小时候在练习溜索时,她差点丧命于怒江,当时大人们正在帮她系绳索,正准备挂钩子的时候,由于她体重轻,身体一歪绳索就开始滑动,万幸的是绳索滑动缓慢,大人及时拉住她的脚,才没有酿成悲剧,她的母亲当时被这一幕吓的胆战心惊。

余燕恰的母亲

如果不是大人及时拉住余燕恰,她很可能会跌入怒江,或者直接撞向对面的山体,余燕恰每每想到这件事,都会觉得后怕,她每天上学都要溜索两次,虽然已经掌握技巧,可是每次从江面滑过还是很紧张,如果溜索的倾斜度大,就会导致通过速度太快,很容易撞到对岸的山体。

每天上学和放学母亲会陪着她一起溜索,送她上学的时候,总是会再三检查钩子是否牢固,不厌其烦叮嘱女儿一定要抓紧绳索,余燕恰安全抵达对岸,她的心才落地,放学的时候母亲仍然会等在对岸,再次大声喊着让她注意安全,母亲就这样陪着余燕恰,直到她溜索越来越熟练。

村民溜索过江

大家在溜索的时候,会手握布条和干草以免手和绳索摩擦被划伤,快到对岸的时候再减缓速度,防止撞到山体,每次放学回家,大胆的男孩子就会先溜索过江,他们用脚点一下山体就顺着绳索荡到对岸。

余燕恰比较瘦小、力气也不够,溜索时都会停在中间,这时候就需要她用双手扒着绳索移动到对岸,如果恰巧碰到男生,他们会把余燕恰拉到岸上,她每天都要经历这些,已经渐渐习惯了,此时她完全不知道一张照片,即将改变她和全村人的命运。

男同学溜索过江

二、一座桥改变村民们的生活和命运

2007年,一位记者到马吉乡采访当地的风俗和文化,正巧看到余燕恰穿着粉红色的衣服、背着书包溜索过江,她身上没有安全绳索,就这么慢悠悠的朝对岸移动,她身下是汹涌奔腾的怒江,小姑娘挂在绳索上,面露笑容的看着记者一行人,她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没有觉得恐惧,大家都被小姑娘的情绪感染了,可是余燕恰的笑容却让大家感到有些心酸。

记者赶紧用相机抓拍下惊险的一幕,随后余燕恰的这张照片被媒体刊登出来,大家都叫她“溜索女孩”,社会各界关注起这个特殊的村庄,大家对马吉乡的情况十分好奇,记者了解到此处经济落后,无法在怒江上修建桥梁,所以村民出行只能靠溜索,可是这种交通方式危险重重,如果不是有要紧事,山里的村民很少会外出。

记者抓拍下余燕恰溜索的照片

只有孩子们每天都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对岸上学,如果不是媒体发布了这张照片,大家都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么危险又落后的交通方式,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询问媒体,是否能给马吉乡的村民提供一些帮助。

还有人专门来到云南了解当地的情况,众人来到奔流的怒江边,真切感受到这些孩子经历着怎样的危险,就连大人看到悬崖峭壁和咆哮的江水都有些腿软,更不用说这么小的孩子,这里的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让大家十分动容,社会上很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余燕恰

余燕恰所在的布腊小学,除了校长只有三位老师,每个老师包揽一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因为经费问题,学校没有多余的钱建食堂,同学们又不能回家,大家都是在学校自己做饭。

中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同学们摘菜和做饭,学生们平时最常做的就是养猪和种菜,他们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他们的乐趣似乎都很简单,很小的一件事就能让大家快乐很久。

通过余燕恰的照片,很多人关心马吉乡的情况,同时有20多家媒体发起公益捐款活动,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公益筹款两个月就达到140万,打算用这些钱帮助马吉乡修一座桥,让孩子们上学少一些危险,也算是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余燕恰

媒体请来专业的建筑队实地勘测,找出最适合修建的桥梁,最后决定建一座人马吊桥,2008年这座桥终于落成,极大的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和孩子们上学,大家用爱心连接起了马吉乡和外界的联系,村民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通过溜索过江,以后他们的出行不仅安全而且快速,村民们内心充满喜悦和感激。

余燕恰第一次见到真实的桥梁,大桥建成的时候她被邀请前去参观,同时也是第一个走上这座桥的人,以后她就可以通过这座桥去上学,终于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广阔、充满新鲜感。

余燕恰走上新建的大桥

自从大桥建成之后,村民们的经济收入明显提升,他们可以外出打工,也能把自己的农产品拿出去卖,大家的生活和命运都被这座桥改变了,他们拥有更多机会和可能性,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更加强烈。

三、16年后她的选择令人意外

2008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余燕恰和她的小伙伴们,终于能脚踏实地的出门上学,他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在家乡的桥修起来之前,余燕恰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山下的大集,她要和妈妈走一段很长的山路,然后才能再溜索来到马吉乡,有时候还要背着农作物到集市上卖,再次增加了过江的难度,可是想去往山外也只能辛苦一些。

余燕恰在新建的大桥上

9岁这一年是余燕恰第一次离开家乡,爱心人士带她来到北京,参观天安门鸟巢等地标建筑,余燕恰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家乡外面还有这么精彩的世界,这次来北京开阔了眼界,还让她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她向往大山外的世界,她要好好读书,将来有一天靠自己的能力走出来,从北京回来之后,余燕恰比之前更加用功读书,几乎每一次考试都能达到全班第一。

余燕恰曾经听校长说过,很多孩子因为家里穷,小学读完就辍学了,她永远忘不了校长说这些话时候沉重的表情,那时候的她还不明白校长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才得知校长是在惋惜这些孩子的一生被耽误了,余燕恰此时就想如果未来她学有所成,一定要为家乡做出贡献。

余燕恰

余燕恰初中毕业以后,她的身边很多孩子都辍学了,有些孩子是因为不喜欢读书,但是大部分孩子是因为没考上重点高中,考不上好学校,对他们的家庭来说就是浪费钱,这样的情况在他们村里比比皆是,像余燕恰这种情况的毕竟只是少数,而她的母亲无比支持她读书,余燕恰自己也说,她比很多人都幸运。

余燕恰虽然考上了镇上的重点高中,周围的同学实力都很强,导致她的薄弱点逐渐展现,她的基础不牢固,成绩直线下滑,尤其是语文和英语是弱项,因为村里的学校不具备学习英语的条件,进入高中之后她的英语成绩一直上不去。

余燕恰表示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

在学习上余燕恰一向都很自律,她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门学科,既然发现问题,一定会及时解决,她会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图书馆阅读英文书籍,朗读英语文章,几乎每天都会早起背单词。

余燕恰的英语老师对学生们也十分尽责,利用周末时间,集中给班里英语成绩落后的学生免费补习,余燕恰始终相信勤能补拙,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她的英语成绩终于得到显著提升。

余燕恰

2018年余燕恰即将面临高考,她的努力终究有了回报,以568分考上昆明医科大学,她考虑再三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同时要走出大山的梦想也终于实现,余燕恰还是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不仅母亲为她高兴,全村的人都为余燕恰感到骄傲。

大学的学习并不轻松,余燕恰从来不向困难妥协,进入大学之后的每一天都十分忙碌,她甚至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除了必要的生活,她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业中,埋头深耕的余燕恰很快就度过了大学生活,她在这几年收获颇多,除了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通过知识的洗礼余燕恰快速成长,毕业之后她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

余燕恰大学毕业

离开家乡这些年,她才意识到自己对家的深厚情感,无论走的再远,在她心里始终都是故土难离,就这样她坐着大巴车回到家乡,参加怒江州医院的笔试和面试,并且顺利通过考试,成为检验科最年轻的医生。

余燕恰的选择村民们有些不理解,大学毕业难道不应该去更好的地方发展吗?只有母亲知道余燕恰这么做的缘由,她从小就看到家乡的贫困,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建桥铺路,外面的人可以进来,村民们也能把农作物运出去,他们住上了新的房子,生活越过越好。

余燕恰

余燕恰在这里成长、也从这里走出去,所以她要回来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其实她回到家乡还有另一个原因,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庭的责任都是母亲一人承担,她已经有能力照顾母亲,不想让她像以前那么辛苦,余燕恰想离家近一点,随时可以照顾家人。

以前从马吉乡到怒江州需要一天时间,道路改造后,只需要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怒江州,极大的节省了时间,以前大多数村民以种植玉米和养猪为生,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马吉乡的环境适合种草果,当地政府带领大家种植草果,在政府的帮助下,很多都因此赚到了钱,果实成熟之后政府还会有企业来收购,帮助大家提高经济收入。

余燕恰家里盖的新房

布腊村村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余燕恰的家也从山上搬到了半山腰,通往外界的桥又新建了几座,大家的出行更加便利,当地学校的设施和师资有了明显提升,孩子们可以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玩耍,而这些改变在以前,都是村民们根本不敢想的。

如今余燕恰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她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同事和领导都对她赞誉有加,为了实现梦想从不曾放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余燕恰一定能为家乡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余燕恰

参考资料

15年后,她又火了!被一张照片改变的一生——人民资讯

十六年后,怒江上的“溜索女孩”重返大山——《中国教育报》

11 阅读:1536
评论列表
  • 2024-08-20 13:11

    有良心,有担当的中华好儿女![点赞]祝你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 2024-08-21 14:09

    正能量!!!

  • 2024-08-21 20:31

    生活在贫穷的乡村,不坐等救济,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不畏艰辛,每天溜索去求学,如此追求,值得我等佩服!!![点赞]

维京晋州

简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