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炮能成为炮兵的主力装备吗?

晴晴说武器 2024-12-03 05:08:34

作者:老麦卡

俄乌战争中,法国援助乌克兰的“凯撒”卡车炮大出风头,其轻便灵活的部署方式,低廉的使用成本,风头直追美国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有人提出可以用卡车炮替代牵引炮,装备不用直升机机动的陆军部队。现在卡车炮的型号繁多,大有取代履带式自行火炮的趋势,难道炮兵的主力装备真的要改换门庭?

法国“凯撒”卡车炮

自行火炮作为机械化部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都备受瞩目,二战以后,东西方阵营都服役了许多型号的自行火炮。早期的自行火炮都是履带式的,因为轮式底盘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例如步兵战车是按照单轴最大负载8吨设计,4轴底盘也只能支撑到32吨,所以很多轮式步战车都是薄皮大馅式的。二战之后,机械化部队的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的重量就有5~10吨重,再带30发炮弹2.5吨,如果采用轮式底盘,那么整车重量肯定超了。承载能力不足,只考虑静态射击问题不大,大不了加驻锄或液压腿,但行驶起来越野能力不足。

相当一段时间内,世界范围里也只有两款轮式自行火炮,一款是南非的G6轮式自行火炮,另一款是捷克的达纳自行火炮。南非发展轮式底盘的自行火炮,是因为南非有大面积干旱的南非高原,可以任凭轮式车辆驰骋。捷克研制达纳自行火炮,也是因为主要作战区域处于交通便利的中欧,武器装备的研制当然需要因地制宜。

捷克“达纳”轮式自行火炮

冷战之后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下降,但是地区冲突概率增加。主要军事强国之间的强对抗就变成柿子捡软的捏。于是便于快速远程部署的轮式装甲车快速兴起。为了统一底盘,提高炮兵部队的自部署速度和可靠性,各国才发展、编列轮式底盘火炮。其中还是美国佬走得最远,二十一世纪初就部署过全是轮式车辆的“斯崔克”旅。

斯崔克旅中最广为人知的105毫米突击炮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冷战后各国都在裁减军费,海军和空军耗费巨大,更新装备都会占据军费的大头,不会留给陆军新部队多少钱买火炮,同时面对的敌人实力弱小,比如法国主要作战区域就在黑非洲,敌人羸弱不堪,带来的威胁也小,所以才发展价格最低的卡车炮而不是轮式底盘自行火炮。

“凯撒”卡车炮在非洲

卡车炮价格便宜,和轮式底盘自行火炮相比,自然会有一些缺点,最主要的区别还在于卡车炮没有带装甲防护、实现三防密封的炮塔或战斗室,人员必须下车操作火炮,很容易被敌火力杀伤。就因为要下车操作,所以火炮反应速度较慢,法国凯撒卡车炮作为开山鼻祖,它的使用方法就很有代表性,凯撒卡车炮停车后先把车体侧面的人员踏板和车尾液压驻锄放下,然后由两侧人员分别取出弹头和发射药筒装入装弹机,才能开始射击。

在法国陆军训练视频中,凯撒卡车炮从停车到首发发射用时1分37秒,这还得是训练有素的炮组才能完成。还有一点就是卡车底盘不如装甲车底盘越野性能好,这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人家轮式装甲车用工业术语来说好歹也算是全地形车,自然不是自能依赖公路机动的卡车可比的。

轮式装甲车

卡车炮这几个缺点是无法解决的,毕竟卡车炮本就是为了省钱才研制的,如果花大钱解决上述缺点,反而失去了发展意义。面对弱小的敌人时,这些问题都可以接受,毕竟当初设想的对手可能根本就没有反炮兵能力,试问法军驰骋的黑非洲里根本就没有几个国家有正规军队的。其实就算是用牵引火炮在十几千米外开火都是安全的。发展卡车炮是为了提高火炮的自部署能力和越野能力,省掉本来也要有的牵引车,而不是提高安全性。

“凯撒”卡车炮在俄乌战争中出镜率不低,但作用却和海马斯火箭炮差距巨大,没有可比性。在俄乌战场这类中等强度对抗时,卡车炮提高生存能力主要靠机动性,也就是在对手的反炮兵任务周期结束前撤离阵地200米以上距离。反炮兵任务周期包括炮兵定位雷达搜索跟踪时间、信息上报传递时间、命令下发时间、炮兵射击准备时间、炮弹飞行时间。卡车炮从开火开始计时,射击4发耗时30秒和行驶200米耗时30秒比较固定,撤退速度主要取决于撤收时间。

当前凯撒卡车炮号称能在3分钟内完成撤收,不过这可能包括了擦炮闩、搬炮弹的时间,紧急撤离的话不应该超过从停车到开火的时间,也就是1分半。这么看,卡车炮从开火到撤出200米外只需要2分半,只要反炮兵任务周期超过这个数,卡车炮就是安全的。

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卡车炮组必须训练有素,规定时间内必须跑出去。这就是一场猫鼠游戏,比的就是反应速度。在俄乌战场被击毁的凯撒卡车炮战例,基本都是在开炮后转移不及时被摧毁。对于反击方而言,回击炮弹飞行需要30~40秒,其它环节不超过1分半就能确保摧毁凯撒卡车炮,不超过2分钟就仍然有威胁。

被击毁的凯撒卡车炮

现在看起来不管是换成轮式装甲车底盘,还是换成履带式装甲车底盘,都只能在撤离阵地这个环节增加一点速度,缩短不了几秒。缩短撤退时间最有效的措施还是取消卡车炮、改回自行火炮,这样就不用收起版自动装弹机、升降驻锄、等人员上车,只要回正炮管就可以直接开走,能将1分半的撤离时间缩短到10秒以内,开火到跑出200米需要70秒。

打了就走是自行火炮最大的优点

如果将自行火炮炮塔安装在卡车炮底盘上,例如瑞典弓箭手卡车炮、捷克达纳自行火炮,可以省掉收起版自动装弹机、人员上车等环节,但仍然要升降驻锄,可以将撤离时间缩短到30秒以内,开火到跑出200米需要90秒。如果安装在轮式装甲车底盘上,从德国RCH自行火炮看,就不需要使用驻锄,作战时间和履带式底盘相同,只是烂泥地通过能力较差。

RCH自行火炮

中国出口型155卡车底盘自行火炮,开炮时车尾必须安装驻锄,同一种炮塔在履带式底盘上就不需要,这就是卡车炮撤退时间长的关键原因。

现在履带式自行火炮和轮式自行火炮依然是军队的主力装备,卡车炮的数量就要少很多。如果按照生存能力排序,依次是履带式自行火炮大于轮式自行火炮大于卡车炮,三者作战到撤离时间分别是70秒、90秒和150秒。

反炮兵一方来说,炮弹飞行时间30~40秒基本固定,雷达搜索、识别和定位时间大约十几秒,能调节的是信息传递和射击准备时间,这可以通过建立直接的指挥链条大幅缩短。信息上传下达时间只要超过20秒,履带式自行火炮就可以确保自身安全,对轮式底盘而言安全时间是40秒,对卡车炮是100秒。这么看,卡车炮还是很危险的,这种装备在部队里必然不会受到欢迎,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谁不想活的长一点呢。

发射时必须放下驻锄

之前一段时间里很多国家购买卡车炮、不大力发展自行火炮,主要是因为陆军没有需求。过去长期以局部冲突为主,只需要很小规模的陆军部队就可以满足,冷战遗留的自行火炮都用不完,根本不需要买新炮。冷战后各国军费使用以海空军为主,陆军军费不足,新成立的部队都以轻装甲、快速反应为目标,自然成本低廉的卡车炮是最合适的。

弓箭手卡车炮算是这一分类中的顶配

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就是俄乌战争持续了数年,对陆军的需求陡然增强,给更多经费势在必行。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中东混战,都出现了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使炮兵跑出200米外也不再安全,可能被敌人巡飞弹和炮兵追着打,于是增强防护能力势在必行。

有矛就有盾,为了对付无人机等威胁,主动防御等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必然拉高总价格,使底盘价格增幅不那么显眼,更容易被接受。说句实话,现在各个兵种的武器装备,最贵的都是其电子设备,平台本身的价格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以后的武器越来越重型化也是大势所趋,所谓的中型武器,恐怕就会上下不着。

随着技术的进步,模块化发射药、无人炮塔等新技术开始普及,炮兵装备进入新发展阶段,有动力更新装备。 就比如中国最新研制的出口型SH-16自行火炮系统,其炮塔可以在履带式底盘和轮式底盘上切换,采用了52倍径火炮,炮塔重量比德国的AGM火炮炮塔多了1.5吨,但也足以证明中国的火炮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梯队的水平。

风起于青萍之末,最近几年世界范围战争不断爆发,各军事强国都在整顿武备。欧洲范围内扩军最猛的就是波兰,从韩国买了600门K9自行榴弹炮,又从美国买了500门海马斯火箭炮来更新炮兵装备。一门卡车炮都没有买,这就给中高强度战场确定了基调。话又说回来,平独镇露大波波买了这么多武器装备,要是没点别的想法,恐怕鬼也不信。

波兰大举扩军备战

其他国家最新的装备采购方案中,还是会以自行火炮为主,卡车炮只是低强度冲突中的兵器。中国周边皆是军事强国,假如把韩国拉到欧洲板块,以现在的军力,绝对是坐二望一,现在的国际局势风云莫测,武器装备建设绝对不能贪小便宜,中国的火炮技术不是问题,更新装备的资金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只适合低强度作战的卡车炮绝对不能成为中国陆军炮兵的主力装备。

0 阅读:0
晴晴说武器

晴晴说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