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网都在盛传一则消息,美国打算将中国主要银行都踢出SWIFT系统。这一传闻立刻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时间,社交媒体和各大网站论坛上充斥着对此事的议论,大家都在猜测美国这一举措是否会落地成真,以及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和贸易体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SWIFT是世界六大支付系统中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综合交易系统。国际性经贸交易,大都经由该支付系统进行。目前SWIFT系统每日结算额达到5万多亿美元,全年约2000万亿美元。
尽管其交易额堪称海量,但大部分的资金往来实际上都是由金融衍生品交易引起的汇兑交易,而非真正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换言之,这些交易本质上是数字在国际间的快速流通和变换,而非实体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
2022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在SWIFT系统中的贸易额总计约为32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占据了约25万亿美元,而服务贸易则接近7万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外贸大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超过了7万亿美元,并且实现了高达8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劲实力。
当前,中国共有30家银行加入了SWIFT系统,这一阵容包括了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这些中资银行每年处理的跨境支付业务量,占到了中国所有中资银行跨境交易额的近90%。
占比如此之高,是否就意味着一旦中资银行被踢出了SWIFT系统,中国的对外贸易就难以为继了呢?
很显然,这样的情况并不会发生。虽然SWIFT系统在全球金融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并非唯一的支付和结算渠道。中国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这种潜在的挑战,包括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构建更为多元和稳定的支付体系。
此外,中国还可以借此机会加快发展自己的支付和清算系统,如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应用渠道和范围,以减少对SWIFT支付系统的依赖,确保我国对外贸易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实际上,早在2012年,中国昆仑银行就遭遇了被美国移出SWIFT系统的处罚。面对这一挑战,昆仑银行没有选择退缩,反而毅然决然地进行去SWIFT化的经营,开展起了以物易物的跨境交易,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由于其2023年的年度报告尚未发布,但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昆仑银行实现营收67.44亿元,同比增长11.80%;利润总额32.76亿元,同比增长7.64%;净利润27.65亿元,同比增长8.83%。利息净收入70.78亿元,同比增长25.2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13亿元。这一亮眼业绩不仅显示了昆仑银行在去SWIFT系统后的稳健发展,也证明了中国金融体系在面临外部压力时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昆仑银行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依靠的正是中国版的“SWIFT”——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通过CIPS,昆仑银行能够有效地处理跨境支付业务,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和接受度。
昆仑银行的实践表明,即使在不依靠SWIFT支付系统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也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保持正常的跨境金融服务,从而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提供坚实的支持。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全球贸易的脉搏都与中国商品的流动紧密相连。中国生产的商品遍布全球,无论是在发达国家的超市货架上,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中,中国制造的产品都随处可见。这种全球市场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性,确立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核心地位,而这一地位也成为中国金融体系在面对挑战时的坚实基石。
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在全球支付体系中,中国商品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货币和支付系统本身。中国有强大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庞大的贸易量为后盾,根本无惧美国威胁要把中资银行踢出SWIFT系统的言论。
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业务网络已经延伸至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接近4400家银行和机构已成为其成员,其中超过359家参与者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合作伙伴国家。充分展示了CIPS作为国际支付体系的替代选项之一,其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不断壮大。
购买中国商品,一律人民币结算!
钱就是买货,没有那功能要钱干什么
既然传出了这个风声,中国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最后属不属实,中国都必须要建立第二条货币结算通道,毕竟垄断都是不好的
中国早晚被踢出去,与其等着被踢,不如放开手脚,完全使用自己的支付系统,至少解决了中国银行不敢收俄罗斯来的货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