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S7:反正定价15万也卖不动,不如直接卖30万

是等说车 2025-03-20 13:26:02

30万,买一辆东风本田的纯电SUV?你没听错,这就是东风本田S7的定价。这个价格一出,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说东风本田飘了,有人说东风本田不懂市场,更有人直言,这车卖30万,怕是疯了。

究竟是东风本田过于自信,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东风本田S7的产品力。官方宣称,S7基于本田云驰纯电W架构开发,拥有超高强度车身结构,高强度钢占比超过68%,1500MPa航空级热成型钢占比25%,结合科学强韧的结构设计,实现了高达4万+N·m/°的超高扭转刚度。  听起来很厉害,对不对?但问题是,这些亮点在如今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几乎已经成了标配。  国产纯电车型不仅在钢材强度上不逊色于S7,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单纯强调这些,并不能构成S7的核心竞争力。

尺寸方面,S7的车身尺寸为4750/1930/1625mm,轴距2930mm。  虽然轴距达到了中型SUV的标准,但车长却略显不足,这意味着后备箱空间可能会受到压缩,影响实用性。  续航方面,S7匹配89.8kWh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工况续航分别为650km和620km。这个续航里程放在几年前或许还算不错,但在如今的市场上,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甚至有些落后。  毕竟,700公里甚至800公里续航的车型已经屡见不鲜。

性能方面,S7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动力组合,四驱版综合功率达到350kW,零百加速4.6s。这个加速成绩放在前几年或许还能算得上亮眼,但现在,4秒级的电动车已经比比皆是,S7的性能优势并不明显。

智能化方面,S7的短板更加明显。  它没有配备激光雷达等高端硬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只停留在L2级别。  相比之下,同价位的国产新能源车型大多已经配备了更高阶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甚至部分车型已经实现了城市NOA功能。  车机系统方面,S7搭载了Honda CONNECT 4.0智能车机系统,虽然比之前的本田车型有所改进,但与国产车机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无论是功能丰富度还是用户体验,都难以与国产车机媲美。

配置方面,S7主打“移动会客厅”概念,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创新之处。  在“冰箱彩电大沙发”已经成为行业标配的今天,S7的配置水平显得有些平淡无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S7的产品力与其30万的定价并不匹配。  它既没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也没有在智能化和配置方面展现出足够的优势。  那么,东风本田为何还要给S7定出如此高昂的价格呢?

或许,东风本田还没有完全认清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现实。  他们可能仍然抱着燃油车时代的思维,认为品牌溢价可以弥补产品力的不足。  然而,在新能源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品牌的光环。  e:NS1和e:NS2的惨淡销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023年全年,e:NS1和e:NS2的销量分别只有2737辆和440辆,2024年1月更是分别只卖出了15辆和6辆。  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东风本田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

更重要的是,S7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  在30万的价格区间,它将直面来自国产新势力和传统豪华品牌的双重夹击。  小米SU7、极氪001、极氪7X、特斯拉Model Y、小鹏G6等国产新势力车型,都在这个价位虎视眈眈。  此外,奥迪Q5L等传统豪华品牌车型也开始下探,进一步挤压了S7的生存空间。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S7想要突围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S7还有机会吗?  当然有,但东风本田需要做出改变。  首先,他们需要重新审视S7的定价策略,使其更符合市场预期。  其次,他们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S7的产品力,尤其是在智能化和配置方面,要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他们需要转变营销思路,放弃对品牌溢价的盲目依赖,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口碑。

东风本田S7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转型与适应的故事。  在新能源时代,传统车企必须放弃过去的固有思维,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S7的未来,取决于东风本田能否认清现实,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东风本田1月份19,971辆的销量来看,他们的转型之路并不顺利。  S7的定价策略,更是暴露出他们在战略层面的迷茫。  希望他们能够尽快调整方向,找到正确的道路,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市场是残酷的,它不会给任何企业留情。  只有那些真正懂得适应变化的企业,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东风本田能否抓住这次机会,扭转乾坤,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富桂玖餘

富桂玖餘

2
2025-03-20 17:12

定价太低了,应该99万起才有卖点[呲牙笑]

是等说车

是等说车

是等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