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登基与夺门之变

渊海探心 2024-07-15 20:49:28

明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

后世评价都不怎么样,

还获得了一个大明“战神”的绰号。

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一些史学家也将大明第一波由盛转衰的关键点落在其导致的“土木堡事变”上。

但比较奇怪的是,

就是这么一个在历史教科书上都没有好评的皇帝,

但在毛主席看来,却还是不错的。

他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

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具体是什么原因,

导致主席从后世领导者、开创者的角度对其有较好评价,

已经无法获知,但就从现代人多方资料的比对以及大胆的假设中,

我们或许能一窥缘由。

至于为什么在今天提起他,

是对岸美利坚的政治风云,

懂王初次“登基”后,

在追求连任时,惨遭疫情“狙击”,

类似于“土木堡之变”,

其后又有其狂热粉丝因选举作弊而攻打国会山,

类似于朱祁镇在想回明时,被忠诚的也先簇拥回明,但遭遇到了闭门羹之事。

再到如今遇到的枪击事件,

那么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展开美丽国的“夺门之变”。

上位后,接下来的操作便是清洗于谦、石亨等文武集团。

这些历史轨迹都有相似的脉络。

我们先回过头来说说土木堡事变的另一种可能。

古代的皇权,看起来至高无上,

但要掌握皇权的皇帝行使的流通无畅,

那就必须掌握帝王之术。

所谓帝王之术,就是平衡之术。

从历史经验看,

单一的帝王,那是称孤道寡,真孤家寡人一个,

这种除非能力非常强,不然一定是会吃瘪的。

那么,帝王为了不至于孤寡,

一定需要考虑与谁合作的问题。

古代无非五种势力,

分别是外戚、勋贵、文官、武将、宦官,

皇权和外戚结合,被说成外戚干政。

和勋贵结合,被说成勋贵专权。

和武将结合,被说成武将干政。

和宦官结合,被说成宦官擅权。

唯独和文官结合,那就被说成众正盈朝。

毕竟,史书是掌握笔杆子的人写的。

那实际上真这样吗?

站在老百姓来说,真不一定,

毕竟,外戚、勋贵、武将、宦官在平时离自己还是比较远的,

文官离自己会比较近。

在明之前的封建帝王,都要选择这五种势力中的几个来进行合作。

而帝王心术,就是在这几种势力中进行动态平衡的方法。

也就是说,帝王最好是最终的仲裁者,

这样,权力才集中到自己身上。

其他的势力,不论是合作还是对抗,

都要寻求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那么就会向仲裁者示好。

好了,说完了上述背景,再来说说明朝。

明朝开国的洪武帝总结历史教训,

从一系列措施上,杜绝了外戚、勋贵、武将、宦官的尾大不掉。

在晚年,又通过胡惟庸案,

将文官的头头,丞相制度给废除了。

对于精力过人的洪武帝来说,

废掉宰相自己照样干,

但朱家的后世帝王,没有这么好的体魄。

那么只能用内阁制替代,而明末的内阁,

权力反而达到了文官历史上的顶峰。

文官们敢于杀皇帝、杀太子、杀皇子,

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明武宗朱厚照不敢住在宫里,在外自建豹房,被骂惨,

最终也不免落水染病而亡。

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差点被宫女勒死,

也只能躲着不上朝。

明熹宗朱由校,为了修复宫殿核查实际耗费,

自己学木匠建模型不至于受骗,

被史书上骂成木匠皇帝,

最终也是落水染病而亡。

这还是皇帝自己的遭遇,

他们的儿子,那就更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经常养不大。

即使是朱元璋自己的儿子,

都有被下毒害死的。

那么明英宗朱祁镇呢?

实际上也是遇到同样的问题。

朱祁镇上台之初,征讨麓川,再下南洋,

修复三大殿,准备正式确定北京为明朝都城。

前两件事证明其逐渐掌握了军权,

后一件事证明其铁了心经营北方。

这在当时,就得罪了一个庞大的巨兽,

这个巨兽是从南宋之后发展起来的。

南宋因失去了大量北方的土地,只好经营海上贸易,

开发东南沿海地区。

到了元朝,蒙古人实施包税制,

地方的基本利益都被东南沿海的大族包圆了。

经过南宋和元的发展,特别是元朝时,

几乎没有约束的狂飙突进,

东南地区形成了庞大的“资本主义集合体”,

他们又以士大夫的形式或者头面,游走于上层社会。

这是华夏头一次遇到的士商一体的利益集团。

而朱元璋的海禁到永乐帝朱棣的下南洋、西洋,

无非是将东南沿海这些家族的海上贸易重新收归国有的手段。

这就导致了双方完全的冲突和对立。

明英宗朱祁镇做的事,站在皇帝角度看,

那是必须要解决的。

一个统一的合法政权,无论如何不允许这么庞大的走私集团。

所以,英宗上台后,

首先是取消文官(他们在朝堂上为东南沿海代言)的各种权力,

比如满70,必须退休。比如用太监取代文官的伸向边军的手。

正如我们的懂王,

为了红脖子的利益,一上台就对着美丽国众多跨国企业出手,

希望制造业回流,

想让美国重新伟大。

所以,他的对立面也很强大,

因此,他的第二个任期选举必定被干掉。

至于用什么手段,对手是无所谓的。

而如同朱祁镇一样,

本来理应没有任何变故的一次巡边,

却发生了土木堡事变。

而所谓的“敌寇”也先,

也仅仅是作为正常的藩属国向大明进行朝贡,

他不过带了两千人,

如何将所谓的五十万大明精英军队给做掉。

因此,所谓的土木堡之变,

不过是明朝内部政治内斗引发的军事政变,

而当朱祁镇想要借着也先的力量回北京时,发生的北京保卫战,

恐怕也不过是防止英宗复辟的保卫战。

懂王当年不也是有类似的遭遇吗?

再回到明英宗最终回到大明,被朱祁钰关在小院子里。

我们的懂王也被关过。

朱祁钰为了让自己儿子上位贿赂百官,

但因此而得罪了外戚,也就是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

所以朱祁钰的儿子很快暴毙。

朱祁钰身体又不好,控制不住他们派系的人。

正如我们的美稀宗拜登,

身体实在不行,竞选时都差点贴上老年痴呆的标签,

但越是这样,下面的人越好控制他。

而一些敢于铤而走险的政治投机者石亨们,

联合孙太后开始了夺门之变。

而在美国,稀宗拉胯后,

懂王胜利的几率太大了,

背后的利益集团恐怕只有把懂王干掉这一条路。

好在天命所归,没有成功,

反而让懂王借势演出了英雄气质。

这一次,懂王可以再次登基为懂皇。

在明英宗的剧本里,

朱祁镇还没上位时,他的好朋友也先就在内斗中死亡。

不然也先的投资回报比应该很大。

没熬住。

在懂王的剧本里,

他的好朋友“京子”一直陷入俄乌战争之中,

懂王夺门之后,对外肯定是会让京子安心的。

从朱祁镇的剧本可以看到,

夺门复辟后,

英宗继续推行压制文官的政策,

但同时,也压着勋贵外戚打,

这就得罪了孙太后的利益,

毕竟锦衣卫里有四个舅舅啊。

那么和自己亲妈孙太后决裂后,

他唯一的可控兵权,也就是曹钦控制的五百番汉骑兵,

最终连门都开不了。

曹钦族灭。

两年后,病死。

懂皇上位后,

如果像英宗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

同时得罪诸方利益,

恐怕也难逃英宗的下场。

后面就看懂皇是不忘初心,

还是蜕变成政治投机者了。

不论哪一个,最终下场恐怕都不会太好。

但还是祝福他。

2 阅读: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