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武汉闹市区一座美术馆,水泥色复古大楼,书画作品独具特色

小蓝哥 2023-05-29 09:40:52

城市的建筑,历经岁月洗礼,充满复古风格,而身处其中的人和事物,也会因此被烙印上时光的印记。多年生活在湖北武汉,对这座城市的理解,早就超出了那句“每天不一样”的内涵,尤其是闲逛在老旧的建筑之间,总能看到厚重的文化底蕴来。像在江岸闹市区里,就有一座武汉美术馆,它的规模不小,独栋的老建筑以复古水泥色装饰,预约参观,看大里面的书画作品,以传统国画为主,墨色线条勾勒,写意与留白特色,也只有我们自己人能够品味出当中的美感。

与多数建在城区的馆藏建筑不同,武汉美术馆大楼并非“一脉相承”,中间历经太多的变迁,不过,作为完整建在主城闹市区的地标,前往打卡,交通便捷确是实实在在。以市区内为起点,几乎随意走,只要跟着目的地导航,无论怎么绕行,都离不开中山大道和南京路、保华路等标志市政主干道。周边停车方便,南北绕行离开也快速,商业配套齐全,游玩佳地无疑。如果是乘坐公共交通,那么会有包含1路、24路在内的共7条线路的车次经停,在保华街南京路下,出站即到。

进出武汉美术馆,很多朋友都会预留足够长的时间在大门外的街区徘徊,主要是其周边的景观布局很有特色,早就成为一方地标。以美术馆为中心,一条中山大道在此南北贯通,且在西北方向又分叉出一条保华街,东西横贯出来南京路,而美术馆就位于中间位置,且到了北边,又将保华街和中山大道合二为一。突兀的美术馆大楼,完全平整的公共路面,水泥色地砖和建筑外墙,宽阔的条形广场,有序的行道树树荫,这样热闹又幽静的氛围,组成复古的风格,在市区非常少见。

当然,来到武汉美术馆大楼前,外景的打卡照必不可少。最好的位置在南北两侧,分别在中山大道与保华街接壤的点位上,北侧是背景,左右两边楼栋与中间美术馆大楼自然过渡,看着低调内涵。比较之下,美术馆大楼的正面照,有东西横贯的南京路,前排是宽阔的小广场,地砖和马路铺垫得整齐划一,颜色无缝接驳。与周边现代化高楼大厦比较,武汉美术馆的主楼高度、规模都没有优势,但它的建筑风格,以水泥灰主题突兀立在闹市地带,别具一格;尤其是建筑样式明显不同,烙印着历史痕迹。

走到美术馆大门前,看到大楼的建筑,由碑刻与参观通道组成。主楼的风格,很有几分中西建筑合二为一的特点,比如其主体虽然很高,但严格呈左右对称样式;大门处有数根罗马柱“支撑”,妥妥的西式元素;落地窗与悬空窗,阳台上的实心混凝土护栏,外墙上凹凸纹理,细节元素又是中式的。最重要的是,整个大楼外墙的装饰,全局是标准的水泥灰,很有时代感,哪怕是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也没有任何残破的痕迹显现。

美术馆大楼顶部的外墙区域,还留有金城银行字迹,凹凸雕刻,从左至右的书写顺序,年代感明显。这几个字实际上也标识出了建筑的历史背景,即它最初是建成于1931年的金城银行,抗战中被日军强占为司令部,抗战结束到解放后,它又被租赁为图书馆,一直到新世纪以后,最终被扩建为美术馆。虽然看着美术馆的外部变化不大,但其实它的内部已经完成“系统升级”,成为一座纯粹的现代化功能展馆,这也是进到美术馆里才能看得清明。

预约打卡,进到美术馆里,会发现其内部装饰与馆藏,确实很有特点。小编参观的时候正赶上一个传统国画主题的展览,所以看到了非常多的国画,觉得十分震撼,综合分析,与多个因素有关。一是馆藏里的灯光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烘托出的氛围明显;二是参观布局与展示介绍直白,能够慢慢读懂;最重要的是那些展出的国画,确实很有力度和底蕴,中国风的文艺作品值得点赞。

参观完武汉美术馆,看到最后,发现对于它的介绍少了三个关键字,即汉口馆。说白了,这座美术馆其实还有汉阳区的琴台馆,两个馆藏,无论建筑还是展品,表现出的差异相当明显。琴台馆的特点,建筑与藏品都是科技感爆棚,声光辅助设备齐全;而这座汉口馆,突出的是传统艺术,有含蓄内敛的特点,尤其国画展品,精美雅致,意境超然。(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

0 阅读:2
小蓝哥

小蓝哥

多开开眼界,以后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