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历3月26日,33年前的今天,1989年的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陪伴着他的是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的遗书中写着,“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当火车来临的那一刻,海子想到了什么,他可曾有恐惧,或者只是一种释然?《心经》说道: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所以海子是否已经心中没有挂碍,因此没有了恐惧。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当代青年诗人。农村长大的海子,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至1989的春天,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25岁。
在诗人有限的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不会想到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抒情诗会变成三十年后对房子的渴求。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而那些以梦为马的诗人现在都转行成一个个激动的创业者在朋友圈完成一段段自我激励。
在《历史》里面,海子写道:岁月呵,你是穿黑色衣服的人,在野地里发现第一枝植物。脚插进土地,再也拔不出,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失的嘴唇。
海子的诗充满了各种瑰丽的想象力,如同李贺笔下的章节。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他写道:“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或许他是一语成谶,他感到渺小、迷惘和缄默,并感到了死亡的降临。他的诗歌里面有交织着对生命的热爱和迷惘,这些复杂的心态构成了诗歌的所有要素,让那些浪漫精神以一种神秘的色彩在闪耀。
逝去的历史就如同被翻开的薄薄的书页,随着时间推移,连同那微弱的涟漪也逐渐的彻底消亡,只能在每年的这个时间点才或许让世人在彷徨或者忙碌之余还能想到当初的人生,那是北岛笔下的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曾经的诗歌在哪儿呢?
全国人民大团结
任遨游?活在当下的海子一样会是个悲剧,居家隔离抑郁而终
李沧海
灵魂是春风刮过一百年!
用户32xxx86
妈的,他卧轨自杀对世界有什么贡献吗?文青追随也就罢了!!面对生的勇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