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站建设故事:主站房钢结构整体提升,托起了“华夏第一门”

竹海谈文化 2024-10-12 07:12:30

北京西站主站房钢结构(图中“北京西站”红字这跨)

  黄是勇是柳州市建筑机械总厂(OVM公司的前身)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在担任总工程师的6年中,黄是勇编写了大量预应力技术材料,为我国预应力技术理论日趋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是勇潜心钻研,组织开发了26种预应力新技术产品。其中9项获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专利。这些成果应用于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创造出一个个世界为之瞩目、国人为之骄傲的奇迹。

  杨浦大桥、南浦大桥是上海的地标,国人的骄傲。杨浦大桥主跨度602米,是彼时世界上最长的叠合梁斜拉桥。南浦大桥主跨度423米,世界排名第四。世界级的大桥,建造之初也曾面临世界级的难题。而黄是勇,正是破解这世界级难题的人之一。大桥桥梁上使用的预应力产品,正是黄是勇团队研制的OVM锚具。把180根每根重达20吨的斜拉索悬挂并固定在桥塔与桥身之上的,采用的也是由黄是勇团队研制的大吨位千斤顶和锚夹具。

北京西站主站房钢结构(图中“北京西站”红字这跨)

  总工程师黄是勇带领技术服务组作为钢桁架整体提升新技术攻关课题的参加单位,到北京参加北京西客站建设。他负责指挥该站主站房钢结构的整体提升工程。

  他与技术人员仅用3个月时间, 就设计制造出新产品——2000吨提升千斤顶。通过试验,证实了钢绞线在大荷载情况下可以顺利脱锚的设想,为钢桁架安全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他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主持编制了提升千斤顶及挟持系统的工法,为我国今后制定类似工程完整的工法及验收规范奠定了基础。

  在北京西站主站房钢结构整体提升过程中,市建筑机械总厂投入了24台千斤顶,托起了北京西客站1800吨的“华厦第一门”。

  在进行试验、安装、调试过程中,黄是勇身先士卒,冒着严寒,夜以继日地亲临现场指挥并参与操作,并严格进行安装、调试质量督促检查。在北京西客站工地,每项工程都有质量检查员。可有谁会想到一位锚具专家、高级工程师竟会拿着扳手,弯着腰,亲手去检查拧紧那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呢?而这对黄是勇来说,却是很自然的事。

  “这不是开玩笑的!”

  平凡的话语,是对科技事业的极尽虔诚与挚爱。所以,他总是鞠躬尽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

  这,就是黄是勇,就是黄是勇精神!

光明日报报道黄是勇事迹

  1994年12月16日,当黄是勇亲手拧紧下锚的螺丝时,不幸被从高空跌落的混凝土块击中头部,倒在钢架旁。北京铁路医院等单位即刻组织医疗专家进行全力抢救。1994年12月22日,因伤势过重去世。

  黄是勇殉职了,他将毕生心血熔铸在灼灼成果中,镌刻下最赤诚的报国印记。

  因在预应力领域的卓著成绩和贡献,党和国家先后授予黄是勇“柳州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模范共产党”、“勇攀科技高峰的优秀专家”、“全国建设科技工作者楷模”等荣誉称号。

0 阅读:0

竹海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