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授衔,杨秀山一开始被确定授予少将军衔。
按照1952年评定的军队干部级别,杨秀山是被评为了副军级(建国初,杨秀山任西北军区第二军副军长兼喀什军分区副司令员),以授衔情况看,副军级被授予少将无疑是很正常的事。
图|杨秀山
可就在消息传出后不久,许多杨秀山当年的老战友纷纷为他打抱不平,一再向中央建议,请求公正的评定杨秀山的军衔,甚至于还惊动和贺老总。
杨秀山是贺老总的老部下,他也觉得这个老部下授予少将军衔有些太低了,于是向上级反映了此事,并且还说:
“杨秀山几十年南征北战,为国为民立下过赫赫战功,我愿意让出一颗星给他!”
然而当时中央接到这些意见后,经过综合评定,发现杨秀山的军衔确实是低了,于是在授衔时,将杨秀山的少将提升至中将,当然这也不是贺老总的“一颗星”换来的,而是上级认定,以杨秀山将军功绩,确实足够这个“将星”的分量。
杨秀山也就此成为全军中唯一一个副军级的中将。
一1936年3月9日,贺龙、萧克红二、六军团挺进云南镇雄县。
那时红二、六军团的处境极为艰难,时任国民党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受蒋介石委派,继续调集重兵,疯狂围剿红军,为了避敌锋芒,红二六军团不得不在极其有限的地域内展开回旋作战,以迟滞、调动敌人。
顾祝同那时认为,红军已经疲惫不堪,消灭指日可待,于是不顾一切的调动各路大军,企图围困我军于镇雄以南。
当时红二六军团,屁股后面不仅跟着樊松甫纵队,迎面赶来的还有郝梦龄、万耀煌两路纵队。
3月12日,红军先头部队抵达坝柳时,前方传来消息,郝梦龄、万耀煌两路纵队已经抵达镇雄,切断了红军南进的通道。
贺龙仔细研究了前面的敌情后,发现万耀煌纵队的后卫13师正在向得章坝进军,于是计划将主力部队埋伏在这里,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尽管这一战我军是以有心算无心,但红二六军团毕竟疲惫,加之武器弹药也不充足,战斗一开始就陷入焦灼状态。
激战中,时任红十八团政委的余秋里身先士卒,团长成均也站起来查看地形,但余秋里注意到,对面山坡上有敌人正举着枪朝这里看,危急关头,也顾不上危险,当即推开了成均,结果自己左臂却击中,在后续的战斗中,余秋里轻伤不下火线,左臂二次被击中。
因为伤的太重又缺医少药,余秋里后来就被截掉了左臂。
尽管余秋里仍然坚持在一线作战,但红十八团政委一职十分重要,余秋里负了伤,自然需要找人来接着。
图|贺老总
时任总指挥的贺龙考虑再三,最终决定,调杨秀山到十八团去当政委。
老实说,如果从职务的调动上来看,对杨秀山而言是一次降职,因为就在前一年,杨秀山已经升任红二军团第4师副政委。
可面对这一任命,杨秀山毫无怨言,立即到岗位上,指挥部队投入战斗。
得章坝一个小时战斗,红军消灭了200余敌人,缴获轻重机枪8挺,差点活捉敌酋万耀煌。就连国民党当局的报纸也公开承认,这一战他们损失巨大:
“我中央军万耀煌纵队十三师两个旅过桃园时,遭匪军袭击,其火力之猛为追剿以来各次之冠;继因李纵队从后方赶到增援,始反危为安,然辎重弹药为匪夺取者,约在三百余挑。”
我们如今在资料中,查到的得章坝埋伏战中,只知道余秋里将军负伤后仍坚持不下火线,却不知道杨秀山将军实际接替职务后,在这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杨秀山也是贺老总麾下能征善战的名将,他的原名杨木森,1914年出生于湖北沔阳县峰口镇万宝村一个佃农家庭。
作为一个佃农家庭出身的孩子,杨秀山的童年也很难谈得上生活幸福,虽然在8岁那年渡过私塾,但很快便因家庭贫穷不得已而辍学,只能给地主放牛为生。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杨秀山16岁时选择参加了红军。
那一年,家乡同杨秀山抱有一样想法的年轻人,有43个。
历经南征北战,血与火的考验后,最终这些年轻人只有杨秀山一个活了下来,即便就是杨秀山将军自己,也是伤痕累累,毫不夸张的说,杨秀山将军的身体就好似一块破布,都是被东拼西凑补起来的,关于这件事,我们稍后再谈。
从地域上考证,杨秀山将军应该是在鄂西地区参加的红六军,红六军在这一年同湘西的红四军会师后,共同成立了红二军团,所以杨秀山自然也就成了红二军团的一名战士,据说杨秀山还当过贺老总的传令兵,但在资料中,只是简单的一句话。
杨秀山跟随部队作战,并屡建功勋,历任红二军团战士、班长,在红三军干部大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又陆续担任红三军第七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二军团第四师党总支书、红二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政治委员。
1935年2月,杨秀山又升任红二军团红四师副政委。
得章坝战斗中,因政委余秋里负重伤,贺老总想起杨秀山这员爱将,立马提出要把他调到十八团去:
“红18团是我军的主力团,战斗力远胜于其他团,我现在让你去担任团政委,希望这支部队在你的带领下能够打硬仗,打胜仗。”
尽管是被降了半级,但杨秀山毫无怨言,他当即向贺老总表态:
“总指挥,您放心吧,我一定带领18团打出气势来!”
贺龙很欣赏杨秀山打仗勇猛顽强的个性,但对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颇感头痛。他在战斗中几次负伤,每次伤势都不轻。
二刚参军不久,杨秀山就受过一次上,那还是在湖南华容县桃花山墨山铺战斗中,被子弹击中腿部。
图|杨秀山将军
1935年2月初,国民党军集中数倍兵力,围剿湘鄂川苏区,贺龙、任弼时指挥红二军团并红六军团进行反围剿作战,这年4月,红二、六军团离开塔卧、龙家寨向北机动。在陈家河西南蒋家垭地区,与企图阻止红军北进的国民党军58师172旅遭遇。
整个战斗中,红二、六军团不仅全歼了172旅,顺便还将增援赶来的58师师部以及174旅(欠一个团)全歼。
时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十一团政委的杨秀山率部拼杀在前,但在混战中,被一发子弹击中左肩颈,血流如注的杨秀山当即昏倒,后来是被战士们抬着下了战场,昏迷到第二天才醒了过来。
人虽然已经没事儿,可杨秀山左臂因为枪伤太重的缘故,始终没办法动弹,一直将养了两个月才略微恢复了些知觉。回部队的时候,杨秀山还专门找了块布,把活动不利索的左臂包在胸前。
这也是杨秀山首次受重伤,这次重伤也给他带来了终身的残疾。
刚回部队两个月,杨秀山就在作战中再次负伤。
1935年8月,在湖北恩施板栗园,红二、六军团设伏全歼了国民党军第85师师部以及其下属的两个团又一个营,俘1000余人,缴获枪近1000支、迫击炮6门。
图|杨秀山将军书法
战斗中,杨秀山再一次身先士卒,被子弹击中右腿,造成腿骨碎裂,因为战场医疗条件有限,医生除了将弹片从他身体里取出外,剩余14片碎骨全部都留在了身体里。
得章坝伏击战后,杨秀山升任红十八团政委。
1936年3月30日,红军总部致电红二、六军团,要求他们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根据总部的指示,红二、六军团决定在昆明以北渡过普渡河,而后“争取在元谋北渡金沙江”
然而在当时,红二、六军团夺取普渡河的作战并不顺利,全军被挤在一个狭小的地域中,国民党军源源不断的赶来,企图将我军全歼在功山以南、普渡河以东。
当时距离红二、六军团最近的,是滇军第七旅,他们从寻甸镇出发,紧紧地贴上来,贺老总仔细研究了敌情,认为想要打破敌人的包围,就必须抓住机会,狠狠的打击滇军一部,让其不敢再靠上来。
贺老总将红六师调回来,命其在六甲阻击尾随的滇军第七旅。
红十八团作为先头部队,在老百姓的帮助下当先一步赶到了六甲,4月9日上午9时,成均、杨秀山侦查到了滇军第七旅上山的情况,决定构筑第一道防线,阻击敌军。
图|1959年5月30日,杨秀山与黄克诚陪同毛主席一起接见外国军事代表团
滇军第七旅旅长龚顺璧也没有想到会在六甲这个地方遭到红军,在他的印象里,红军早就应该向西而去,所以毫无防备,双方一接触,滇军就被兜头猛打,连滚带爬的往山下逃,与此同时,红十七团、红十六团也陆续占领制高点。
滇军被围在谷底,当即不顾一切的向我军阵地猛攻,因为红十六团所防守的北侧山峰高地易守难攻,滇军在尝试了几次后,无奈调转矛头,将主攻方向换成了红十八团所在的地方。连续的激战,红十八团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双方甚至展开了肉搏。
为了打破僵局,政委杨秀山主动率领一个营从侧翼进攻,直插敌阵中心。
混战中,红十八团2营营长以及6连连长牺牲,杨秀山以及6连指导员负伤被抬下了战场。
六甲阻击战也成为红二、六军团转战云南至关重要的一战之一。
杨秀山此次负伤,伤势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重,因为是伤在头部,弹片也留在头上,主刀的医生杨鼎是在没有麻药的基础上,用手术刀划开杨秀山的头皮,从里面取出一块较大的弹片,杨秀山从头至尾忍着剧痛,一声不吭,鲜血浸湿了衬衫,一直到手术结束,人们才发现,他把嘴里塞着的毛巾也给咬烂了。
图|杨秀山(左二)
因为手术条件简单,杨秀山头部的弹片并没有被完全取出,以至于到了五十年代,杨秀山时常赶到头痛,到北京医院一检查,发现头部还存有七枚弹片。
可杨秀山伤还没好利索,就又负了伤。
1936年9月,杨秀山在甘肃成县战斗中臀部中弹,子弹这次又击碎了他的骨头,同样因为医疗条件,碎骨没有取出,导致在后来一年多的时间,伤势不断的反复,每次一反复,就会有碎骨被取出,直到一年多以后,杨秀山才在西安动了手术,完全去除了病灶。
三贺龙对杨秀山确实很欣赏,不仅能吃苦,打仗也特别勇猛,可也最担心他出事,毕竟在战场上,子弹可不长眼睛。
抗战爆发后,杨秀山被调到晋西北担任骑兵支队政委,临走时贺龙千叮咛万嘱咐:
“你这个人打仗是个猛子,但你们要注意,国民党一打就垮,一打就缴枪,日本人可不一样,他们非常顽强。对敌人要做些调查研究,有把握就打,没有把握就不要硬干。”
杨秀山话是听进去了,但人一上了战场,该是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1948年11月,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的淮海战役,阻止西北战场上胡宗南部队东调,西北野战军召开会议决定11月中旬发起冬季攻势。
原计划诱敌伏击策略失败后,西野发现驻永丰镇的国民党军第76军呈现突出态势,遂决定集中2纵、3纵主力歼灭。时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的王震率部在三纵配合下,全歼了国民党军1个军部、3个师部、9个团又7个营,计2.5万余人。
然而也就是在这次作战中,杨秀山再次负伤。
激战中,时任二纵独立第四旅旅长顿星云负伤后,政委杨秀山就接过了旅长的重任,接过因为战况惨了,杨秀山又没忍住冲动上到了第一线,结果受了伤,好在伤势并不重。
二纵司令员王震听闻爱将负伤,立马跑去探望,病床前还开玩笑:
“秀山,你要是牺牲了可是我的过错。”
杨秀山哭笑不得:
“我命大,哪里会轻易牺牲呢?”
经年累月的沙场征战,让杨秀山创伤累累。
图|杨秀山与张宗逊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杨秀山被民政部门评为二等乙级伤残,在开国将军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从红军时期,杨秀山就担任过师副政委,然而一直到解放战争末期,杨秀山也只是人民解放军第2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也有人认为,就是因为杨秀山每次负伤,伤势就很重,就不得不离开部队到后方养伤,一来二去,几次与升职机会失之交臂。
对于老一辈儿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来说,当兵打仗参加革命,从来就不是为升官发财,这一点从杨秀山身上体现了是淋漓尽致。
1950年5月,杨秀山任西北军区第二军副军长兼喀什军分区司令员,也就是在这一年,杨秀山请假回了一趟老家。
图|杨秀山(左一)
自从离开老家参加革命,杨秀山也从来没回家看过,哪知刚进家门,他激动的泪水涟涟,父亲却一再摇头:
“这不是我儿子,你是谁啊?”
父亲的一席话,让杨秀山大感意外,他一再解释,父亲却始终不愿意听。父亲的态度,让杨秀山误以为父亲是因为自己在外面多年不回家,生了自己的气。
杨秀山也是事后才搞清楚。原来他当年和几十个年轻人一起离开家乡参加革命,因为战场上刀光血影,牺牲的人特别多,后来又同乡参军的人回来,误传了杨秀山已经牺牲的消息,导致了在老家的父亲始终认定,儿子已经牺牲了,加上时隔多年后,杨秀山不仅改了名字,就连容颜也非少年时候的样子,父亲自然忍不出。
好在杨秀山耐着性子给父亲解释了一遍,这才说清楚事情的原有,杨秀山的父亲也终于相信,眼前这个穿着满身戎装的中年男子,就是他的孩子。
图|杨秀山将军晚年
多年以后,杨秀山还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
“我仍于心无悔,因为我们终于解放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因为我们终于打出了一个新中国,看看和我们一起从硝烟中走过来的战友们,哪个没有几次负伤挂彩的经历?再想想那些更多的没能活到今天的战友们,我们难道还不幸运吗?我还只是从伤口中取出40余块碎骨,而二十年前我们村出来参加红军的43人,20年后却只有我一个人生还,家乡的乡亲们以为我早已死去,为我烧了近20年的纸钱!”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杨秀山原定被授予少将。
就在许多战友为他打抱不平的时候,杨秀山自己却很豁然:
“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们该授什么衔?我们替牺牲的战友活着,不能计较军衔的高低。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绝无二话!”
贺龙将杨秀山的情况上报中央后,中央也考虑到他在战争年代的功绩,破例将杨秀山的军衔从少将提升至中将。
值得一提的是,杨秀山所获得的三枚勋章中,八一勋章、解放勋章都是一级的,唯独独立自由勋章是二级的。这也证明了,杨秀山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是红军师一级的将领。
杨秀山身体里始终残留着当年负伤的弹片没有取出。
一直到2002年11月27日,杨秀山将军以89岁高龄在北京去世,遗体火化后,人们才从骨灰中发现了那些弹片的踪迹。
足足21枚弹片,静静地停留在原地,诉说着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