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爱好者进阶之路,佩罗奇意式半自动咖啡机纯小白上手分享

西红柿炖数码 2024-03-06 06:33:40
为什么入手半自动咖啡机?

早些年亚马逊Prime会员刚刚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我趁着好价买过一台胶囊咖啡机 ▲

但当年纯属买着玩,也只是偶尔喝一下摩卡——说白了,就是喝一些咖啡风味饮品。后来逐渐改喝美式,直到最后入了意式胶囊(加水就是美式)。

从摩卡「进阶」到美式的理由非常朴素:

①咖啡这玩意儿喝完确实提神,晚上熬夜少说能够让自己多精神俩小时,效果奇好,我需要它;②熬夜+吃夜宵本来就容易发胖,长期喝甜腻的摩卡更是「雪上加霜」。而美式就完全没有(发胖)这种心理负担,随手加点奶又是另一种风味,更适合长期饮用。

到这一步,我觉得自己初步领略到了咖啡的风味,勉强算是半个入门级爱好者。

既然入了门,那么胶囊咖啡机自然是满足不了需求了。于是在年前的时候趁着活动入手了一台佩罗奇半自动咖啡机,用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 ▲

半自动咖啡机上手难度高不高?

在入手这款机器之前,我的内心非常挣扎:

一边非常期待自己买豆子,自己做咖啡,觉得那样做出来的咖啡更香,品质更高;但另一边有十分抗拒,担心自己不会操作,不懂维护,还要自己费心去研究豆子,实在是没有这个精力。

我想很多看到这篇内容的朋友也有类似的心态。

那为什么还要选择半自动咖啡机,而不是全自动咖啡机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半自动咖啡机更便宜,性价比更高。另外意式半自动咖啡机出来的油脂丰富,风味更佳!

但好在机器上手非常简单,简单到完全出乎想象。以我手里的这台佩罗奇半自动咖啡机为例,演示一下基本操作步骤:

第一步:称咖啡豆。我日常做双杯,一般都是取 18g豆子。

第二步:把豆子倒进磨豆机,并盖上盖子。

第三步:把手柄槽放置到磨豆机下方。

第四步:按下研磨按键,将咖啡豆磨成咖啡粉。

第五步:用布粉器使咖啡粉尽量均匀分散在手柄槽中,同时打散结块咖啡粉。

第六步:用压粉器将咖啡粉压实。

第七步:将手柄槽旋转安装到萃取口。

第八步:按下萃取开关,咖啡机自动开始加压萃取。

然后就可以得到这样一杯意式咖啡原液 ▲

如果喜欢喝美式,就加点水;如果想要改善一下口感,就加点奶,非常方便。

机器还自带打奶泡的蒸汽装置,大概半分钟功夫,半杯奶直接变成了一杯,并且这个过程中还实现了牛奶的加热 ▲

初学者不会拉花就直接把奶和原液混合就行。这浓密的奶泡,喝一口实在是非常细腻 ▲

打奶泡也不需要太多技巧,只要让蒸汽口尽量在液面附近,不要插得太深就行。另外牛奶的选择上,买全脂牛奶就行,更香也更容易起泡。

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是,但也不是。

比如给水箱加水步骤,我认为过于简单,就没有特意描述 ▲

比如研磨器有研磨颗粒度设置,我也没有额外陈述 ▲

一般来说只要不换豆子品种,也不需要频繁设置——当然如果折腾起来,那花样玩法可就多了。

再比如研磨时长、萃取压力,以及萃取时长都是可以通过长按对应按钮进行设置的。不过我建议大家使用默认值就行,没有特殊需求也不需要调节——同理,折腾起来玩法很多。

所以半自动咖啡机其实是一个对新手非常友好,但折腾起来可玩性又极强的设备。

像我这样的新手,买好豆子,照着说明养个十天半个月,然后再照着上面介绍的步骤操作,很快就能得到一杯比从连锁品牌买来的香醇很多倍的浓缩咖啡。

对于普通人来说,懂这么多也就够了。

如果有闲心,还可以深入研究一下不同咖啡豆品种的风味区别,在尝试过几款之后很快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豆子,然后坚持长期复购就行。

另外咖啡豆的研磨颗粒度、填装粉量、压粉力度、萃取压力以及预浸泡操作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做出来的咖啡风味。如果深入「玩」下去,大家可以在平时多用心观察和感受。

举个例子:

18g的咖啡粉,如果想控制 36g左右的出液量,那么就建议预浸泡+萃取水量总水量从65ml开始调试(不同的咖啡粉种类、粗细、干湿程度都不相同,所以需要水量需要适当微调)。

预浸泡是指意式咖啡萃取时不加压或者低压的一个情况,用少量的水润湿咖啡粉饼的一个过程,通过低压润湿咖啡粉饼,让咖啡粉饼进行排气,从而达到一个粉和水可以顺利接触的一个目的。

如果想在亲戚朋友面前秀一下的话,还可以再练练拉花技术。

不同咖啡豆的风味区别大不大?

一般来说,咖啡豆根据烘焙深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深度。简单讲,烘焙深度越深,咖啡香味越浓,酸味相对越淡。

另外根据萃取方式不同,咖啡豆还可以分成手冲豆和意式咖啡豆。咖啡机采用机磨,研磨速度快且颗粒较细,所以还是要选择专门的意式咖啡豆,不要买成了手冲豆。

我比较喜欢咖啡的香,同时欣赏不来酸味,因此买的五款咖啡豆中,四款属于深烘,只有一款是中度烘焙(最左) ▲

简单分享一下已经开袋的四款深烘意式咖啡豆之间的风味区别:

四款豆子中的两款分别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星巴克和瑞幸,外加皮爷以及乔治队长 ▲

光看豆子外观,四款不同品牌的产品就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样貌。其中

星巴克的豆子颜色极深,且油光发亮;而瑞幸的豆子则属于另一个极端,颜色发黄,而且看起来有些干巴;另外两款颜色介于两者之间,皮爷外观更油润一些 ▲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加清楚,我特写了每一款豆子,以及磨成粉之后的状态,呈现如上 ▲

不得不说,目测豆子之间差异极大。

气味方面:星巴克的豆子带着焦香,但并不浓烈;瑞幸的豆子有种坚果味,香味整体不算明显;乔治队长的豆子果香浓烈,个人非常喜欢;皮爷的豆子也是焦香,但比星巴克的豆子浓烈不少。

差别大的不仅仅是外观,萃取出来之后的原液差异也极大。尤其是星巴克和瑞幸,简直就是两个极端——豆子看起来非常油润的星巴克做出来的原液纯黑,完全没有浮沫(油脂);反倒是豆子看起来干巴发黄的瑞幸,在萃取后表面浮满了泡沫(油脂) ▲

口味方面,四款豆子萃取出来的原液就跟外观呈现的一样,天差地别:

星巴克的原液苦味极重,喝完后舌头两侧持久残留苦味,品不出一丝一毫的酸涩;瑞幸的原液则入口发酸明显,反倒是苦味几乎没有;皮爷也带有明显的酸味,但比瑞幸稍弱一些;乔治队长苦中微酸,前味接近星巴克,但要柔和许多,后味更接近皮爷,算是比较柔和的一款豆子。

当然这只是原液的味道,一般人都受不了。真喝的话,怎么样也得兑点水,把它变成美式再喝。夏天加冰块直接做成冰美式也相当方便。

如果喝腻了美式和拿铁,还可以在家里备一点橙汁,直接加进去就是一杯鲜橙美式,相当解渴 ▲

夏天自己打一点西瓜汁直接加进去就是西瓜美式,可以自由发挥。

咖啡无非就是一种饮品,包括拿铁在内的各种做法,其实就是把它和其它饮品进行调和,有点类似于鸡尾酒的调酒思路。

如果把脑洞打开的话,在咖啡原液中加红牛未尝不是一种喝法。双倍提神,双杯畅爽,强烈建议大家试试!

半自动咖啡机需要维护吗?

半自动咖啡机上手难度低,几乎没有门槛,这些都是实话。入手后的个把月时间,我几乎天天都会用它做一杯咖啡,用得非常开心。

但这一个月时间,我也遇到了两个问题,让我意识到:半自动咖啡机也是需要维护的。

一个是打奶泡的金属杆,在打完奶泡后,因为金属表面温度较高,所以会出现大量的蛋白质凝结。因此建议大家准备一块干净的棉布,用完后及时将其擦净。

如果比较懒,也可以像我一样每次准备好湿巾,打完奶泡立马擦净。

另外也是因为蛋白质残留问题,金属杆顶部的出蒸汽的小孔容易堵塞。标准的做法是每次使用后再额外通一次蒸汽,保证小孔不会被堵死。

但话说回来,即便不是每次清洁,小孔也没那么容易被堵死。如果真的出现堵死的情况,发现出蒸汽量变小或者干脆不出蒸汽,可以用随机附赠的金属针疏通 ▲

另一个需要维护的是咖啡豆研磨器。

因为意式咖啡豆油脂含量高,且研磨颗粒较细,所以长期使用,尤其是频繁切换不同品种豆子混用,很容易导致卡粉,所以最好定期清理研磨仓 ▲

假如真的发生卡粉,出现了下粉不顺畅的现象也不要紧,拿细长金属工具,从出粉口往上疏通一下即可,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定期清洁,尤其是换不同品种咖啡豆之前,最好先清理一下研磨仓。

关于半自动咖啡机的日常维护,主要就是这么两点。

盛水盘除了盖子可以掀起之外,还可以整个抽出丢到水槽清洗,维护相当方便好用 ▲

如何评价佩罗奇半自动咖啡机?

先说操作难度,这也是我在入手之前最担心的问题。

机器入手一个月,从我的感受来说,第一次做咖啡确实是战战兢兢摸索着进行的。直到第一滴咖啡原液出来,我还觉得有点难以置信:难道真的这么简单吗?

熟练之后,从称重到最后出液,快的话也就两三分钟,一杯香浓的美式就出来了,非常方便。

如果早上急着上班,觉得两三分钟也不想耗费,那可以买几个浓缩咖啡液分装瓶,前一天晚上做好了把浓缩液装在杯子里,第二天带到单位,加奶就行。每天一杯,又香又省钱,实在是找不到拒绝它的理由。

至于咖啡粉洒落的问题,其实是多虑了。操作的时候尽量在盛液盘进行,做完了用纸巾或者毛刷全都刷到盘子里就行。如果还不放心,还可以在台面附近放一块毛巾/垫子,收拾起来也很顺手。

至于日常需要维护的蒸汽喷头以及研磨仓,在操作过一次之后也同样会很娴熟,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是真正要做出一杯好喝且品质稳定的咖啡,需要在豆子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风味,需要在粉量控制、压粉力度、萃取压力方面稍稍花一点心思。

所以客观说,半自动咖啡机入门门槛极低,但进阶玩法也极为丰富。

作为生产饮品的工具,它完全就是小白级别的。但如果作为咖啡爱好者的玩具,它的花样玩法还是挺多的。

做有态度的评测,生产有温度的内容。我是番茄,我们下一篇再见~

0 阅读:0

西红柿炖数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