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是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情诗合集,其中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船长的诗》和《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三部诗集。这些诗中,有的讲述着年少时期聂鲁达与交往对象之间饱含美丽与哀愁的青春回忆;有的讲述着流亡时期聂鲁达与恋人关于爱情、迷恋和痛苦的经历;还有的讲述着中年时期聂鲁达向妻子倾诉的心声。透过这些情诗的表述,读者可以充分感受到聂鲁达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从小情小爱到家国大爱,这位传奇人物思想感情的成长变化。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著《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和某些专情的诗人一本合集都是写给妻子一人的情诗不同,《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中收录的情诗是聂鲁达不同时期创作的、写给不同女人的情诗。到他老年撰写回忆录时,有些诗甚至连他自己也分不清是写给谁的了。其实,究竟这些情诗是写给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中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意。通过这本情诗合集,读者在领略诗人笔下“永不枯竭的炽热的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思想的变化,从对个人的小情小爱,到投身革命的动力,再到对祖国和家乡的强烈感情。
透过这本情诗合集的第一部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二十一首诗并非描写的同一女性。而这些诗首次发表时,聂鲁达才20岁。这些诗中充满了青春的激情与活力,生动表现了年轻人对爱与性的渴望,以及患得患失的情绪波动。
出版《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时的聂鲁达
在《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的二十一首诗中,第十六首附加了一行特别的说明,“泰戈尔《园丁集》第三十首意译”,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这首诗背后还有一段特别的故事,曾经掀起一场指责聂鲁达抄袭、剽窃的轩然大波。
第十六首情诗的女主人公喜欢泰戈尔的诗,曾经寄给聂鲁达一本《园丁集》。他在还书的同时,附上了一首他以意译的方式改编的新诗。在出版诗集时,那首诗也被收录进去。但他后来想起没加注释,嘱咐朋友第二天提醒他补上时,朋友却劝他不如不加注释,以此引来抄袭指责,从而作为营销手段。
然而,事与愿违,诗集最初出版时,原本计划的“抄袭”营销手段并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是在十年后才被竞争对手指出。面对来势汹汹、迟到的抄袭指控,聂鲁达本人显得很冷静,一直保持着沉默。自有他的拥护者、其他作家们帮他进行回击,直到诗集出第五版时才加上了那句简短的说明。
这段“抄袭”的小插曲,也让我注意到了聂鲁达和泰戈尔表达方式的差异。同样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面对相同的题材,泰戈尔的诗句读来让人感觉更清新脱俗,聂鲁达的诗句则令人感到更炽热浓烈。没有好坏之分,完全取决于读者的个人喜好。
这本情诗合集的第二部分《船长的诗》,曾被聂鲁达比作“私生子”,因为这部分诗最初是以匿名方式出版的。这些诗是他献给后来成为他第三任妻子的玛蒂尔德·乌鲁蒂亚的,是“自然的儿女,自然的爱的结晶”,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他对玛蒂尔德的爱、对智利的怀念和一个公民对祖国和家乡的强烈感情。
聂鲁达与第三任妻子玛蒂尔德
关于《船长的诗》匿名出版的原因,也有一些不实的传闻。据我了解,《船长的诗》是聂鲁达在流亡欧洲期间于不同地方创作的,最初于1925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匿名出版,之后的好几个版本也都没有署作者名字。
有批评家曾提出,《船长的诗》之所以匿名出版是有政治动机。对于这种恶意的揣测,聂鲁达后来曾明确予以否认。据他透露,匿名出版的唯一真相是:他不愿意伤害当时已经与他分手的第二任妻子德丽亚·德尔卡里尔。
这本情诗合集的第三部分《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也都是聂鲁达写给玛蒂尔德的情诗。这部分情诗由一天的四个时段:早晨、中午、傍晚和夜晚组成,象征着人生的四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和死亡。诗句由呼唤玛蒂尔德的名字开始,到天长地老的胜利之吻结束,简洁、性感地表达着浓烈的爱意,充分体现了聂鲁达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诗思。
既然聂鲁达为玛蒂尔德创作了那么多情诗,想来他对这位妻子的爱应该更深一些。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1959年《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就出版了,彼时玛蒂尔德已陪伴在聂鲁达身边多年,与他共同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但直到1966年他们才在被称为黑岛的科尔多瓦海滩结婚。
顾念前妻的感受,最初选择匿名出版《船长的诗》的聂鲁达,为何不早点给陪伴他四处漂泊的玛蒂尔德一个明确的身份呢?明明在《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中,他都已经开始畅想他死后玛蒂尔德的生活,但那时的玛蒂尔德却还只能算是他的情人。
总之,在我看来,聂鲁达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不过他也是位多情的诗人。透过这本《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情诗合集,能充分感受到聂鲁达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到一个投身政治的外交人员,在思想感情方面的成长变化。(作者:李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