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截流】
悠扬的《我爱你中国》音乐声中,来自文莱的运动员舞动太极剑,开始了自己的比赛。
另一场比赛中,棕发碧眼的西班牙选手阿尔丹抱拳一礼,尽显武者风范。
这些都是刚刚闭幕的成都大运会武术赛场上常见的景象。在本届大运会的武术比赛中,这些来自外国的选手大多都是从小就接触了中国武术,他们在赛场上展现的除了武术技巧外,更多的是他们对于中国武术的尊重,也让国人看到了中国武术的世界影响力。
西班牙选手阿尔丹·波希在比赛中 图片来源:新华社
每当提起“中华武术”、“中国功夫”,许多国人都会在骄傲自豪之余,从心底升起一丝淡淡的遗憾。一方面,武术作为一种极具观赏性和威慑力的“东方格斗术”,已经成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标签和国家名片,强大、神秘、不可捉摸的“中国武术”,不仅令众多深受武术文化熏陶的国内青少年心生向往,也让无数领略过中国武术魅力的外国人士为之痴迷。
但另一方面,在西方的拳击、摔跤、击剑,日韩的柔道、跆拳道等格斗类项目,都已经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的情况下,比它们诞生更早、技术更丰富、体系更庞大的中国武术,却至今仍然游离在奥运体系之外,让遍布全球的武术爱好者和从业者们无尽唏嘘。
更令人无奈的是,武术运动这种持续多年的矛盾处境,现在依然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造成这个难题的根本原因,正是中国武术本身的复杂性。
什么是武术
如果仅从功能性上来理解,所谓“武术”,其实就是冷兵器时代,人类用来彼此对抗、搏杀的“格斗技巧”。所以,理论上来说,地球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其实都拥有、或曾经拥有属于自己的“武术”,除了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拳击、摔跤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者许多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武术”——泰国的泰拳、缅甸的缅拳、日本的柔道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俄国的桑博、法国的萨瓦特、印尼的班卡西拉、巴西的卡波耶拉,等等这些,其实都可以归入广义的“武术”的范畴。
但是,在浩如烟海的格斗世界中,中国武术,却是一个极为特殊、甚至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格斗技巧,能像中国武术这样,拥有如此庞大的技术体系和风格各异、甚至截然相反的格斗哲学。
在我国,北方有形意、查拳、六合、八极,南方有洪拳、蔡李佛、白鹤、白眉;太极讲究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少林追求刚健迅猛、一气呵成,八卦掌讲究行步走转、游身抢攻,咏春拳偏要紧守中线、甩手直冲。正如最肥沃的土壤,会长出最丰硕的果实,最伟大的文化,也会诞生最丰富的拳种。
叶问与李小龙
中国武术不仅拥有流派众多、数不胜数的技术体系,同时也代表着历代先辈们风格不同、各有侧重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而追求简单化、标准化的体育赛场,显然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内容。
巨大影响力
不过,虽然至今没能正式登上奥运赛场,但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武术却早已在所有格斗类项目中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曾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系的中国武术家、一代影坛巨星李小龙,第一次通过电视采访和电影银幕,将极具杀伤力又蕴含深刻哲理的“中国功夫”介绍给了西方社会,从那之后,以李小龙为“形象大使”的中国武术开始扬威国际、风靡世界,“功夫”(kungfu)一词也成为中国武术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的重要代称。
李小龙代表作《猛龙过江》剧照
1973年李小龙意外辞世后,由他开创的功夫片热潮并未减退,而是在成龙、李连杰等新生代功夫巨星手中继续延续辉煌、发扬光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以成龙的《醉拳》《师弟出马》,李连杰的《少林寺》《黄飞鸿》为代表的一系列经典电影,给全世界所有热爱格斗运动的青少年,编织了一个充满理想、希望和英雄气息的“功夫梦”,也让中国武术,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最神秘、最美好的“终极梦想”。
更重要的是,尽管武术运动没有成为柔道、跆拳道那样的奥运项目,但中国功夫在电影中所传达的格斗哲学和人体应用的可能性,却给赛场上的各种格斗运动,带来了宝贵的指导和启迪。许多职业拳击和踢拳领域的顶级选手,都曾经表示自己受到过李小龙格斗哲学的启发;MMA(综合格斗)世界第一赛事UFC的总裁白大拿(Dana White),一直把李小龙尊为MMA运动的创始人;而前UFC重量级冠军、被誉为当世最强人类的喀麦隆选手“铁血战士”纳干诺,则曾在一次赛后采访中表示,在他心目中,少林寺的和尚,才是真正的世界最强。
“铁血战士”纳干诺
当然,近年来,尤其是MMA运动在全球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电影中所向披靡、实战中缺少案例的中国武术,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和冲击。不少质疑者认为,允许摔跤、缠斗、拳腿肘膝、甚至肩撞、胯打的MMA赛场,正该是中国武术一直求之不得的用武之地,但在UFC这样的顶级赛事中,中国选手数量的稀少,恰恰证明了中国功夫在现实中的无力。
可惜,这种质疑论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的MMA运动,要比欧美日韩起步晚了将近20年。1993年,当格雷西家族在第一届UFC赛事中,用放弃站立打击、专注地面缠斗的巴西柔术技压全场、世界,并促成了MMA运动的诞生之后,以美国、巴西、日本、荷兰为首的几大格斗强国,迅速投入了这项新兴运动当中,而中国作为“格斗超级大国”,却因为信息落后,缺席了这场改变行业格局的“技术革新”。2006年,中国才出现了第一个摸索中的MMA赛事,2010年之后,国内才算有了相对成形的行业梯队和后备力量,而此后不到十年,中国就诞生了第一位UFC冠军张伟丽、以及李景亮、闫晓楠、宋亚东等多位接近冠军挑战权的高排名选手,而比中国起步早了近20年的日本韩国,则彻底被“中国军团”抛在了身后。
张伟丽夺冠时刻
前路在何方
如今体系庞大、底蕴深厚的中国武术,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推崇实战的MMA赛场上,不仅有张伟丽、李景亮等在武术启蒙下走上职业道路的本土代表,而且很多国外的冠军选手和人气明星,都是在功夫电影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功夫儿童”和“李小龙信徒”;放弃实战的套路选手们,则默默承担起了拳种传承和流派展示的重任;至于由我国创立的散打运动,不仅能够继续探索和检验武术中的实战技术,而且为日渐成熟的国内MMA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总之,曾经在实战方面寻找出路的中国武术,已经彻底走出最后的迷茫,随着MMA运动的出现和普及,底蕴深厚的中国武术,将进入新的良性发展阶段。尽管进不了奥运赛场依然令期待为国争光的武术人深感无奈,但反过来看,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格斗大项——中国武术的缺席,又何尝不是奥运会的遗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