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亮相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非遗显魅力架起民心桥

诗意的栖居 2025-01-04 13:12:59

色彩绚丽的景泰蓝花瓶、结构精巧的哈氏风筝、制作精美的京剧脸谱、晶莹剔透的玻璃葡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会场外,独特而精美的非遗展区,引来众多中外友人体验。

在景泰蓝制作技艺体验区,四季平安瓶、鹦鹉纹罐、吉祥孔雀瓶、平安扣、桶珠等一一亮相,色彩绚丽、花纹精细,引得外国友人驻足细细端详。不少人惊叹之余,忍不住动手一试。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盛行。现场体验区为中外友人准备了掐丝、上色两个体验环节。中国旅游报社记者看到,外国友人对上色环节更感兴趣。参与体验的外国友人拿起吸管吸取所需颜料,然后小心翼翼地涂在银胎上。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实则具有很多“技术含量”,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精准操作。外国友人常常会把颜料涂到边界外,每当这时,现场的非遗传承人便会耐心地帮忙修正。“这项技术这么难,完成一件作品要多长时间呀?”体验过景泰蓝制作技艺的外国友人不时发出类似的疑问。

现场为外国友人作指导的是珐琅匠人熊霖林,她在海外留学时专门选择了珠宝设计相关专业,正是希望更好担负起珐琅技艺传承的使命,并推动其创新发展。

“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熊霖林说,景泰蓝历史上是舶来品,经过中国匠人的创新发展,走向国际舞台,令很多外国友人感到亲切,承担起“文化大使”的角色。

在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体验区,来自尼日利亚的Raphael Bamidele ONI小心翼翼地将竹片劈开,然后涂上胶水,粘到风筝上。随后,他拉起风筝线、跑动起来。只有手掌大小的风筝竟然飞了起来,这让他兴奋不已。“在老师的示范下,我学会了做风筝,非常有趣,我要把它带回家。”Raphael Bamidele ONI说。

“风筝制作环节很多,我们给外国朋友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体验环节。”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宁说,有一款沙燕风筝,更是可以展现中非友谊,沙燕迁徙路途遥远,可以从中国飞到南非。一个小小的风筝,就可以体现出中非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彩塑京剧脸谱体验区,外国友人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出来。“这个脸谱代表着什么?”这是外国友人最关心的共同话题。“脸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会尽力向外国朋友讲解脸谱的文化内涵。”北京彩塑京剧脸谱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泓魁说。

“我体验过描绘脸谱,在体验过程中我感受到,它不仅仅是简单描绘,而且是独特的技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来自古巴的Isaura Diez说。

鉴于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彩塑京剧脸谱体验区突出了孙悟空脸谱绘制体验,并推出了非遗与科技结合的“AR孙悟空”,与会嘉宾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即可看到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京剧人物形象。

在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体验区,每位参与体验的外国友人都可获赠一枚半成品戒指,体验者需要自己制作成成品。“这个制作过程,对于外国友人来说并不简单,所需配件都很小,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做不好的。”花丝镶嵌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汝婕介绍。

当一位擅长编脏辫的外国友人惊喜地发现,这项技艺与编辫子的手法十分相似,她便挑战了一下,果然速度比其他人快了不少。这令她兴奋不已,张汝婕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古老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用品制作,乃“燕京八绝”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常青藤手包、十二月花系列胸针、福禄寿喜香炉等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可谓“花丝万缕、妙手镶嵌”。

在料器(葡萄常料器)体验区,一串串晶莹剔透、略带白霜的“葡萄”引发了外国友人的好奇心。“可以体验一下吗?”有外国友人提问。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引导其坐下来,示意他将一根金属丝插入玻璃球的小孔,并进行固定。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步骤,做起来却一点不简单,要让玻璃和金属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还需要柔软的填充物,即使可以完成镶嵌,要做到美观也不容易。

料器(葡萄常料器)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常燕说,常家的玻璃葡萄制作技艺独特,已传承五代,人称“葡萄常”,制作的玻璃葡萄以形象生动著称,曾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蜚声中外。“葡萄常”作品多次参与重大活动,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有一大批工匠坚持不懈、传承技艺、守护文脉,虽然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成果丰硕。众多的非遗技艺可以让子孙后代知道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让外国朋友形象地了解中华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文明互鉴、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常燕说。(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李志刚;编辑:杨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