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励导演花了8年拍好的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上映第四天,就在豆瓣上拿到9.2的高评价啦!
六千六百多人给《里斯本丸沉没》打分,超过五分之三人给了五星,四星和五星加起来快占满了,它是今年豆瓣上分数最高的电影,独一份。
《里斯本丸沉没》这部片子,大家都说它跟“东方的敦刻尔克”似的,讲的就是咱们中国渔民干的大事,拍成了纪录片。方励啊,他跟韩寒拍《后会无期》那会儿,才听说了里斯本丸号。韩寒还给这船写了首歌,歌词里“一艘船沉到海底”,说的就是它。
方励原本以为拍纪录片花不了多少钱,预算应该挺低的。但他没想到,为了找那艘沉没的里斯本丸,再跨国找受访者,这部《里斯本丸沉没》纪录片居然拍了8年,制作费也一路涨到了5500多万。
你琢磨琢磨方励这八年心路历程,起初可能雄心壮志,春风得意,但后面咋样就难说了。拍着拍着,他肯定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毕竟投了不少钱,不能半途而废,可继续又得砸钱。结果呢,方励豁出去了,把房子全卖了,现在只好借住朋友家。
里斯本丸是二战时一艘运俘货轮,途中被美鱼雷击中,在舟山群岛边沉了。船上有828名俘虏淹死了,384名被救起。舟山渔民开船送他们到小岛,还给了吃的穿的。最后,三个俘虏藏在海边大岩洞里,躲开了日本兵的搜查,回到了英国。
历史值得铭记,《里斯本丸号》就是要带观众回味那段过往,让这段历史在当下重获新生。方励的心声就是“得给历史个交代”,哪怕散尽家财,他也乐此不疲地在宣传中强调自己不后悔。他就像战场上耗尽弹药仍坚守阵地的勇士,满脸自豪。电影一上映,他的使命就算圆满了。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超级火,大家都给好评,几乎找不到差评呢!
电影页面跳出来五条五星好评,都说电影棒极了。有人夸渔民们不顾自己安危,救盟军战俘,那种不计较谁对谁错,只想着救人的人道精神太感人了。还有人说《里斯本丸号》是部杰作,跟《二十二》主题很像,但拍得像《泰坦尼克号》那样精彩,收尾又跟《敦刻尔克》一样震撼。得谢谢方励,把快被遗忘的故事拍成纪录片,这本身就很牛了。
真可惜,这部电影明明很棒,口碑也那么好,可就是没能赢得市场和观众的青睐。
《里斯本丸沉没》上映后,影院给的排片一直很少,都没超过两位数。首映那天,排片率才1.9%,票房基本就凉了,想逆袭太难了。第二天周末,排片涨了点到3.5%,但观众少得可怜,只有1.1%的上座率,这片子算是彻底凉了。之后排片就一直徘徊在1.4%到1.6%之间,票房也就惨了,到现在总共才卖了331万,连着三天每天票房都不到50万,片方到手的钱更是少得只有113万。
这是啥情况?别说制作费了,光宣传、发行和主创团队到处跑活动的钱,113万都填不满坑。专家预测总票房才573万,真心不够看啊!
方励为了投资这部电影,把房子全卖了,结果却亏得个底朝天!
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下场,一位满怀热情的电影人,所有汗水和心血都白费了,8年的心血之作竟没人捧场。我在想,如果方励早知道会这样,8年前他还会不会那么坚定地拍电影呢?
这事儿到底怪谁呢?
方励拍这部纪录片,没商业味咱不怪他,毕竟他给中国电影界整了部超级棒的作品,好到能在电影史上挂名,还进了好多影迷的必看榜单里。
影院得交租、水电费,还得给员工发工资,生存不易啊。所以,他们放些热门、赚钱的电影,也是能理解的。
观众为啥不支持这好电影?电影票挺贵的,观众花钱看啥是他们的自由。可他们宁愿花钱看些烂片,也不理这好电影,真是搞不懂。
这部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好像生不逢时,我搞不清该怨谁,可能只能说,现在的观众,可能还没准备好欣赏这样的片子吧。
《里斯本丸沉没》票房不佳,给电影圈敲响了警钟,提醒了市场的大佬们。咱有上万影院,银幕数都八万了,这么大的盘子,得分线发行了。得给《里斯本丸沉没》这类好片多排点场次,时间拉长点,让它们活得更滋润。这样,好电影才会越来越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