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博士”书法,已超越梁诗正,赵子昂来了,也未必能赢

书画群英 2023-10-22 19:29:13

在书法训练中控笔就像大树“扎根”,良好的腕力及行笔稳定性,能决定用笔的收放程度,点画轻重之变,进而使翻折提按精准到位,营造出立体之美。

还能使行笔富有自如的流动性,不被僵硬拘谨的法度束缚住,就像张旭在创作诡谲奔逸的狂草之前,曾练习数十年的楷书来稳固控笔稳健性,使笔力坚实。

运笔沉着,防止在纵横挥洒间生出纤弱流俗之气,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控笔能力呢?小楷就是最好的捷径,例如文征明行笔四平八稳、婉转自如。

以习得一手萧散儒雅的小楷为荣,到了80多岁手依然不抖,还能写出细腻优雅的蝇头小字,而清代有一位小楷“高手”,控笔功力更是让人惊叹。

能在一粒微小的芝麻上书写“天下太平”四个字,他就是董邦达的儿子董诰,嘉乃庆十年(1805)进士,成为殿试二甲第一,夺下“探花”一位,这种学历水平。

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同时董诰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书法天分卓越、工艺精湛,授予官职入宫后,成为乾隆的钦点“代笔”,对其评价极高。

使董诰的职位“水涨船高”,曾任职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还擢为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一生清正廉洁、谦卑淡泊,去世后嘉庆帝亲自前来祭拜。

并称赞:“书法不逊赵吴兴,人品堪比颜鲁公”,在嘉庆帝眼中其字不输赵子昂,现在我们就从《书刘勰文心雕龙》中,看看200年前的“博士”书法到底多精妙。

此作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写的理论性著作,全文共计840多字,单字仅有1厘米大小,点画细腻匀称、舒展妍丽,有着魏晋的弹性笔势跟潇洒之风。

还有赵子昂的秀丽之姿,行笔中、侧锋并用,使笔画饱满匀称、遒劲有力,给人神采飞动之感,笔路也清晰坦率,便于学书者观察,结构明朗宽绰,气韵生动清雅。

从这种用笔技巧跟气度上看,他的字已超越清代“书法红人”梁诗正,就算是赵子昂“重生”来了,也未必能赢过他,时常临摹,能够强化自身的控笔能力。

在书写时改掉手抖的弊病,保证每一笔都坚实有力、爽利直率,结构上做到开阔自如,不会有死板紧张之气,还能从中学会灵动妍美的笔势。

强化书法风格的多样性,逐步养成艺术之美,而且其字含有晋唐、赵子昂的笔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人书法风韵,有助于日后临摹晋唐、元明的法帖。

1 阅读:881

评论列表

调皮的狗旦-旦写错了。

调皮的狗旦-旦写错了。

4
2023-12-28 22:54

笔画的长短高低比游标卡尺还牛。架构无懈可击。不输二沈。但当其似印刷般工整时,也便少了韵味。

书画群英

书画群英

书画家的交流平台,书画爱好者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