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都会习惯性的通过朋友圈或一些自媒体来接受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
例如《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自由》、《只要努力,每个孩子都会成功》等这类充满吸引力的文章。
这些文章往往以诱人的标题和看似合理的观点吸引家长的眼球。
表面上似乎充满了深刻的道理,如同一碗碗鲜美的鸡汤,嗅一下都心动,尝一口就入迷,恨不得一饮而尽,沉迷其中。
殊不知其中有太多误导性的言论,一旦深信不疑并付诸实践,就如同饮下“砒霜”,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现在,让我们一来看看,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的两大育儿“毒鸡汤”,你都尝过没有!
01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快乐学习!
近几年,国内的初等教育仿佛被“快乐教育”的潮流席卷,犹如一股清泉涌流。
尤其是像有些自媒体宣传的那样,主张让孩子轻松自在的学习,作业少一点,考试不要考,排名不要排,学校、老师、家长、孩子都不要有成绩的压力。
天天就是表扬孩子,主张在快乐中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家长纷纷心向往之,期待早日实现。
然而,学习从来都不是一场轻松的旅行,它更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征途。
它是一项需要智力与毅力并存的攀登!
它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智慧的追求,是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与期待。
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家曾掷地有声地反驳:
“我坚决反对降低教材难度。若连这点挑战都难以承受,孩子们未来如何面对生活的风雨?四点半放学更是荒谬,懂教育的家长会利用这段时间辅导孩子,而那些手足无措的家长呢?难道让孩子回家看电视,放任自流?这哪里是在减轻负担,分明是在加剧教育的不公!”
或许你也曾看到,一些媒体报道国外教育就是如此,孩子们早早放学,回家没有作业,就是玩,就是开心,然后告诉你国外的孩子都是这样成长的,丝毫不耽误考名校出成绩。
但很遗憾,你看到的只是国外平民家庭的孩子们,而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们却在花费大量的的时间和金钱,在课后提升自己,只为和那些回家就玩的孩子区分开,为未来的大学精英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你只看到了国外老师的和颜悦色,却忽略了他们背后的严格与纪律,他们的严格甚至有国家律法的支持。
在许多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允许教师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手段,包括身体接触,以确保学生遵守纪律。
说白了就是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孩子,国外从法律上允许老师进行适当的体罚。
看看日本学生的刻苦学习,韩国高考的残酷竞争,以及欧美精英们提前学习大学课程的勤奋,我们便会明白,说国外教育轻松的,恐怕是未曾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真相。
02成功往往和学历没有关系。
“大学生为初中同学打工,小学毕业生却成了博士的老板”
这恐怕是全天下最毒的鸡汤了,却让很多家长觉得学历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仿佛学历只是一纸空文。
甚至有时候在亲戚朋友聚会的饭桌上,就会听到某个年长一些,似乎很有经验的长辈,以自己认识多少读书很差却很赚钱的老板为荣,在那里高谈阔论,用他世界中的认知来认证“读书无用论”这一论点。
如果下次在遇到这种人,千万要离他远一点,因为庄子说过“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曲士不可语道”。
当然那种人也未必知道庄子,他还是比较擅长在外面装孙子,在家里称老子。
之前还有不少人在微博上或者朋友圈都看到过这样一条帖子:下面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最后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但现在默默无闻。
后者落榜,但都流传千古。
由此得出结论:成功和学历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且不说在历史长河中,像第二份名单中的人寥寥无几,更何况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他们或许没有学历的加持,但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
送他们一句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台词“你用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
没人告诉他们,大清已经亡了么?
还拿科举状元说事?咋地这是封建余孽还没扫干净?
最后我想用,我在微信搜索上对“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的回复,作为此文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