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早已看出了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宏阿易聊影娱 2024-09-06 11:33:15

空城计,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绝伦的桥段之一,诸葛亮用一把古琴、一座空城,吓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这场以少胜多的传奇,千百年来让人津津乐道,被后世奉为智谋的典范,可历史的迷雾真就会那么简单?

司马懿,这位被后世誉为“冢虎”的军事家,真的会被一座空城吓退吗,诸葛亮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若不撤,必死”,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要解开这些谜团,我们还得从东汉末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说起,彼时的汉室已然衰微,皇权旁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在这片焦土之上,无数英雄豪杰怀揣着不同的梦想与野心,在这乱世中崛起,逐鹿中原,你争我夺,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剧。

最终,经过数十年的征伐,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司马懿,这位出身河内司马世家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鹰视狼顾之相,以其隐忍、狠辣、长袖善舞的手腕,最终“摘取”了胜利的果实,建立了晋朝,成为了这场乱世最终的胜利者。

但在与诸葛亮交手的过程中,司马懿却鲜有胜绩,甚至留下了“空城计”这样的“笑柄”,被后人诟病为胆小如鼠,错失良机。

但历史的真相不会就这么简单地体现在表面上,或许并非我们所熟知的那样。

一曲高山流水,暗藏杀机

让我们回到空城计发生的时刻,当时,马谡守街亭,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北伐大计功亏一篑,蜀军遭遇惨败,不得不仓皇撤退。

诸葛亮为了掩护大军撤退,亲自率领少量士兵断后,面对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手中仅剩下两千五百名士兵,可谓是危在旦夕。

而司马懿,正率领着十五万大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气势汹汹地杀奔而来,眼看就要将诸葛亮一行人赶尽杀绝。

面对如此危局,诸葛亮却显得异常平静,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沉着冷静地下达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

大开城门,安排二十名士兵假扮百姓,在城门前洒扫街道,制造出一副太平景象,而他自己则带着两个童子,施施然地登上城楼,在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中,悠然地弹起了古琴。

琴声悠扬,在空旷的城楼上回荡,传到城下魏军耳中,却如同一枚惊雷,炸开了锅,而司马懿听到琴声,脸色骤变,立刻下令撤军,丝毫不顾及大军即将攻破城池的胜利在望。

他的儿子司马昭,以及一众将领,都对这个命令感到不解,纷纷劝阻,他们认为,蜀军刚刚经历大败,士气低落,城中必然空虚,此时正是进攻的最佳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诸葛亮此举,不过是强作镇定,虚张声势,故布疑阵罢了,只要率军杀入城中,便可将诸葛亮一网打尽。

然而,司马懿不为所动,坚持撤军,任凭众人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

他给大家说的理由是:诸葛亮用兵如神,诡计多端,向来谨慎,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如今他敢大开城门,独自一人在城楼抚琴,城中必然设有埋伏,贸然进攻,正中诸葛亮下怀,必将遭受惨败。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十五万大军,在一片质疑声中,如潮水般仓皇撤离,留下满地狼藉。

事后,魏军得知城中真相,得知诸葛亮只是虚张声势,城中并无埋伏,无不扼腕叹息,痛骂司马懿胆小如鼠,错失良机,白白浪费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而司马懿,对于这些指责,始终保持沉默,不作任何辩解,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难道他真的被一座空城吓退了吗,他真的会相信诸葛亮会将自己置于如此险境吗?

当然不是,以司马懿的智谋,他不可能看不破诸葛亮的计谋。但是他考虑的比眼前的胜利要长远。

司马懿的顾虑:功高震主,杀身之祸

司马懿精通音律,他从诸葛亮弹奏的《高山流水》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那琴声中,并非杀伐之气,也并非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而是一种无奈,一种妥协,一种求和的信号。

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求和,司马懿为何要答应,这就不得不提到当时魏国的政治局势。

当时的魏国君主是曹叡,他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继承了其父的雄才伟略,但也继承了其祖父的多疑。

他虽然重用司马懿,但对其这位权高位重的三朝元老,始终心存忌惮,担心其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此次派司马懿率军攻打蜀国,看似是委以重任,将国家安危托付于他,实则是对其的一次试探,一次考验。

如果司马懿真的灭掉了蜀国,立下如此大功,必然功高震主,引起曹叡的猜忌,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到时候,等待他的,恐怕就不是荣耀和封赏,而是猜忌和杀戮。

反之,如果司马懿战败,以曹叡的性格,也绝不会轻饶了他,轻则革职查办,重则性命不保。

空城计:一场政治博弈

司马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进退两难,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他就像一只困兽,在曹叡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诸葛亮的空城计,恰好给了他一个化解危机的机会,一个能够保全自己和家族的机会。

他心领神会,顺水推舟,假装中计,率军撤退,既保全了自己和家族,也让曹叡放下了戒心,认为他依然忠心耿耿,不敢有二心。

而诸葛亮,也通过这场“表演”,向曹叡传递了一个信息:司马懿对魏国依然忠心耿耿,没有皇帝的命令,宁愿中空城计被骗,也决不敢贪功冒进,不会威胁到他的统治。

空城计,与其说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不如说是一场政治上的博弈,一场在刀光剑影之外,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博弈。

乱世之中,生存为先

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三国时期最顶尖的智者,在这场博弈中,都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和谋略,他们深谙乱世生存之道,懂得审时度势,明哲保身。

他们心照不宣,联手演绎了这场流传千古的传奇,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谈资和思考。

而司马懿的那句“他若不撤,必死”,也道出了这场博弈背后的残酷真相。

在那个乱世之中,家族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个人的生死,个人的荣辱,都显得微不足道。

为了生存,即使是名垂青史的英雄,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在权力的棋盘上,步步为营,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空城计,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智慧的巅峰对决,是他们在乱世中求生存的无奈之举,也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空城计

史书《三国志》

史书《晋书》

小说《三国演义》

电视剧《三国演义》

百度百科:司马懿

0 阅读:9

宏阿易聊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