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孙策之死简单归结于心孤气傲、争强好胜是不准确和片面的,不过孙策的性格特点在其死亡事件中确实有一定影响。

性格因素的影响
- 轻敌冒险:孙策性格豪爽,勇敢无畏,且自恃武力高强。他常常亲自率军作战,甚至单枪匹马外出打猎。这种行为体现了他争强好胜的一面,不把潜在的危险放在眼里。例如,在丹徒狩猎时,他因追逐鹿而脱离随从,遭遇许贡三门客的埋伏,最终身负重伤。
- 情绪冲动:孙策年轻气盛,容易冲动。在得知于吉在百姓中威望很高,甚至超过自己时,他不顾众人劝阻,执意将于吉杀害。这一行为显示出他的心孤气傲,不能容忍有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威,同时也反映出他做事不够沉稳,易被情绪左右。这种冲动的性格可能使他在面对一些复杂情况时,不能冷静应对,从而陷入危险。

其他重要因素
- 政治斗争:孙策在江东的崛起,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忌惮。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得罪了不少当地的豪强和旧贵族。许贡曾上表朝廷,称孙策是“小霸王”,建议朝廷将其召回京师,以绝后患。许贡的行为引起了孙策的不满,最终被孙策所杀。而许贡的门客为了替主人报仇,一直在寻找机会行刺孙策,这是导致孙策遇刺的直接原因。
- 局势动荡难安心:当时天下大乱,江东局势虽有一定稳定,但仍暗流涌动。外部曹操、袁绍等势力虎视眈眈,内部也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孙策需费心应对,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使他身心俱疲,也可能影响他的判断和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 医疗条件限制: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孙策受重伤后,尽管有医生进行救治,但无法从根本上治愈他的伤势,这也是导致他最终死亡的一个客观因素。
综上所述,孙策之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他的心孤气傲、争强好胜等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遭遇危险的可能性,但不能将其死亡完全归咎于这些性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