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张学良彻底恢复了人身自由。
张学良恢复自由后,有一次在记者会上,记者问他:“张先生,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呢?”
张学良想了想,他告诉记者:“我最佩服的人有三个。”张学良最佩服的三个人是谁?他为什么佩服这三个人呢?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老蒋囚禁,杨虎城流亡海外。虽然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张杨二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张学良在被囚禁五十多年后,终于得以重见天日,那时他已经快90岁了。而杨虎城后来被老蒋诱骗回国,一家人被害。
老蒋虽然没杀张学良,却打算把他一直囚禁。因此,老蒋去世时叮嘱蒋经国,张学良千万不能放。
本以为老蒋去世就能得到自由的张学良,再一次丧失了自由的希望,那年他已经74岁了。
张学良以为,自己真的要被蒋家囚禁到死时,突然迎来转机。他也终于自由。
张学良被释放后,去了美国、东北,最后选择在美国夏威夷定居。按照张学良所说,他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他最亲近的人——他的父亲张作霖。我们现在再看张作霖,就不能一味地给他下定义。
实际上,很多历史人物都是毁誉参半的。张作霖活着的时候,很多人说他亲近日本人。可张作霖要是真的亲近日本人,日本又何必制造“皇姑屯事件”。
张学良说,他的一生有两位长官:父亲张作霖有雄才,无大略;蒋先生有大略,无雄才。
张学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张作霖去世后,他彻底了解了东北所处的情况。张作霖活着的时候,张学良可以安心做他的少帅。
张作霖一死,张学良就被推上了大帅的位置。也只有做到了大帅,张学良才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日本一直对我国东北虎视眈眈,张作霖在的时候,他们用尽办法拉拢张作霖。张作霖知道日本人的小心思。
他一边给日本人画大饼,一边哄着日本人把大饼吃下去。和日本借了钱,该还的时候就是不还。
借日本的钱,买日本的武器,最后不还日本人的钱。张作霖空手套白狼,把日本人耍得团团转。
面对日本人的威胁,张作霖也从不畏惧,软硬不吃。也正是因为有张作霖在,日军并不敢直接占领东北。
张作霖在的时候,东北军的实力是最强的。张学良说张作霖有雄才,是因为张作霖最先提出建立海军、空军,扩增陆军。
张作霖没读过书,又是出身草莽,却能独占东北那么多年,让苏联和日本都奈何不了他。
张作霖重视教育,加强教育和实业的结合。他向欧美派遣留学生,还在东北建立兵工厂和东北讲武堂。
张作霖的一系列措施,都加强了东北军的实力。可惜的是,张作霖身亡后,东三省被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张学良第二个佩服的人,就是我党的领袖毛主席。张学良说:“我虽然没见过毛主席,但我十分钦佩他。”
张学良评价长征时,只说了四个字:我不如他。毛主席的睿智和胆量,都让张学良心服口服。
在被囚禁的时间里,张学良也听别人说了毛主席的事。张学良把毛主席和老蒋一对比,就觉得老蒋输的不冤。
在红军长征到达延安的时候,张学良对毛主席非常好奇。他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带领队伍进行长征。
按张学良自己的说法,如果长征让他来带路,那队伍就让他给带没了。不说别的,就是那种恶劣的环境,队伍里的人就跑光了。
所以,他对毛主席能带队走完长征,还保存了相当高的实力感到佩服。在张学良看来,毛主席的统御力相当高。
在分析蒋介石失败的原因时,张学良指出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毛主席和老蒋关于用人的问题。
毛主席用人,不论派系,不说出身,只看能力。你要是能力够,百万大军交给你又如何;要是能力不够,给你三千人都嫌多。
老蒋不一样,老蒋喜欢任人唯亲。为什么在老蒋执政的时候,大家喜欢叫国民党蒋家王朝呢?
就是因为,老蒋把自己的亲朋都安排到了政府里。而且,老蒋非常讨厌别人违抗他的命令。
张学良曾说,如果有机会,老蒋一定会选择当皇帝的。这从他试图扶持儿子蒋经国就能看出了。
老蒋不喜欢那些人才,因为他们往往有自己的观点,会对老蒋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驳。老蒋需要的是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将领。
对那些非嫡系部队,老蒋更是极尽打压。在抗日战争时期,老蒋的嫡系武装到了牙齿,川军有人还在拿着鸟枪。
张学良说,老蒋不是伯乐,却养了很多千里马,但他又不让千里马发挥优势。国民党内部也知道,老蒋没什么指挥的能力。
但是,老蒋偏偏喜欢自己指挥。国民党内部的将领,大部分也都选择听老蒋的指挥。这样,就算打了败仗,老蒋也没办法甩锅到别人头上。
毛主席领导我党的时候,我军将领很多都是穷人家出身。老蒋最看不起的就是出身穷苦的将领。
因为老蒋背后是江浙财团,所以,老蒋对江浙出身的人都很欣赏。哪怕你没什么本事,只要你出身江浙,老蒋就能给你在政府留高位。
和老蒋相比,毛主席胸怀博大、知人善任。因此,老蒋的失败是必然的。
张学良第三个佩服的人,就是周总理。张学良曾亲自和周总理谈过。
周总理优雅的谈吐、风趣的人格魅力,瞬间让张学良深深折服。虽然两人见面时间不长,但这不妨碍张学良敬佩周总理。
张学良和周总理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36年。那时候日军蠢蠢欲动,老蒋却一心打内战,张学良对此厌烦至极。
张学良不想打内战,就想接触我党,看看我党是什么想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秘密联系之后,张学良决定和我党面谈。
为了表示诚意,周总理亲自前去和张学良会面。在这次会面中,周总理向张学良阐述了我党对抗日的决心。
张学良一开始只有一颗爱国之心,在经过和周总理谈话后,张学良也弄清楚了自己未来的路。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囚禁了蒋介石。可是人抓起来了,怎么处理成了问题。
张学良不想杀蒋介石,但他也不能就这样放了老蒋。在他万分纠结的时候,周总理坐飞机来了西安。
周总理一来,张学良的心先放下了。因为他知道,周总理一定会让这件事有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的。
周总理到了之后,首先否决了杀掉蒋介石的提议。因为此时日军已经开始侵华,蒋介石一死,国民党必定乱套。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肯定会陷入混乱。一旦国内陷入混乱,日本必定趁火打劫,我国离灭亡就不远了。
但既然扣押了蒋介石,把他白白放走也不可能。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日本人,我们可以改变老蒋的想法,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
周总理的一番话,把大部分人劝得心服口服。只有一少部分人,还在坚持着要杀掉老蒋。
周总理告诉他们,老蒋和红军之间有血海深仇。多少党员和战士死在他的手上,如果可以,红军也希望杀了他。
可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私人恩怨,而是家国大义。如果想解决私人恩怨,那等打跑了日本人再解决。
而且,老蒋应该如何处置,应该听取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意见。毕竟是他们发动了“兵谏”,才能把老蒋扣押。
听了周总理的这番话,终于没有人再提议杀掉老蒋了。等老蒋同意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后,就要乘飞机返回南京。
周总理劝张学良,让他不要跟着老蒋回南京,这一去恐怕有危险。可张学良出于对老蒋的信任,还是选择了护送老蒋回南京。
结果就像周总理说的那样,张学良被老蒋囚禁,直到蒋家父子接连去世后才恢复自由。
张学良说:“如果我当年听了周总理的劝告,或许不会落到现在这个下场。”可惜的是没有如果,张学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都在囚禁中度过了。
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和远见卓识,都让张学良十分敬佩。在被囚禁期间,张学良还曾给东北军下令,尽力支持我党的抗日事业。
可惜的是,等张学良恢复自由身之后,和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不在了。
这个跨世纪的传奇将领,放下了所有的身份,选择做个普通人。张学良最后选择定居美国,2001年病逝。
他对自己的一生不争不辩,也对自己的功过闭口不言。他什么都放下了,也什么都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