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儿子只能长168,最终长到了178,这才是正确的身高管理态度

身高养护说 2025-03-26 14:24:44

吃过午饭,打开手机回复家长评论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条留言:之前带儿子去测骨龄,专家说我儿子将来只能长168,让我们打生长激素,我不相信儿子这么矮,回去之后,营养、运动、睡眠都一直坚持,用中医调理,结果最后长到了178。

留言下面有非常多的家长互动,给很多目前身高不理想的孩子家长很大的信心,但是我发现其中有3点家长点赞的最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曲线,静待花开”。

“现在的孩子营养好,不可能长不高”。

“测骨龄就是智商税,一点也不准”。

大家只关注到了这个孩子的前提(专家说长不到168,让打针)和结果(最后长到了178),却忽视了中间的过程(回去之后,营养、运动、睡眠都一直坚持,用中医调理)。

点赞最多的这3点,并不是正确的身高管理态度。

首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曲线

我们需要一分为二来看。

如果这个孩子的生长曲线很好,每次评估的时候,都能达到50百分位,或者你满意的水平,那么继续监测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这个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不理想,每次评估的时候,都在中等偏下水平,并且你也不满意,这种就不能盲目的静待花开了,你需要采取行动给孩子做身高管理了。

其次,现在的孩子营养好,不可能长不高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不应该有矮个子的孩子,但是我们去高中,去大学,去大街上去看,会发现个子不高的还是非常的多。

大家不要拿自己身边的某一两个举例子,我们国家的大数据调查结果,全国男性的平均身高还是172点多,女性160点多,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早长、早发育的非常普遍,反而压缩了生长空间。

特别是体重超标,甚至肥胖的孩子,因为早长,最终身高也可能会不理想。

最后,测骨龄就是智商税,一点也不准

这部分家长是不清楚监测骨龄的底层逻辑的。

监测骨龄跟监测身高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次的骨龄监测,只是告诉你,按照现在的骨龄水平预估孩子将来能长多高。

每一次的骨龄监测,是给我们接下来怎么做提供一个指引,比如有的孩子按骨龄评估身高水平很好,那么接下来继续监测就可以了。

比如有的孩子,按骨龄评估身高是偏矮的,那么就提示家长该引起重视了,查找原因,解决问题,管理起来,帮孩子拔高生长曲线,就像留言的这位家长就是一看不理想,回去之后营养、运营、睡眠严格管理,最终达到理想的身高。

所以这跟骨龄准不准没有任何关系,测一次骨龄只是根据你当下的身高水平预估将来能长多高,指导你接下来怎么做。

所以,当大夫给孩子评估身高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不能认为大夫是在制造焦虑,是在吓唬你,甚至想挣你的钱;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别人家孩子这样长,自家孩子也会这样长;更不要觉得孩子自己总有一天会长起来的,孩子会长,只是要看最后长成什么样了。

如果孩子现在个子矮,评估身高水平不理想,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关注孩子的生长曲线变化,做好日常生活管理,这才是正确的身高管理的态度。

0 阅读:3
身高养护说

身高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