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洲燃油车立下规矩,27国犯下大错,近百万订单被抢走

小沈早知道 2024-11-13 14:56:45

新能源车何去何从?中欧新一轮"贸易保卫战"引发哗然!

2024年的今天,一场罕见的中欧"新能源车贸易战"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双方为了各自产业利益,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戏码跌宕起伏,着实让人们大开眼界。

一时间,关税加码、订单流失、市场重洗牌局,这些曾被认为"天方夜谭"的场景应有尽有。而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这场无硝烟的争斗中,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欧盟27国率先向中国新能源车企业比亚迪、吉利、上汽"亮剑",理由是中方对出口企业实施了补贴;到中国强硬回应,决定对欧盟大排量燃油车加征关税,并提出更严格的节能标准……一系列"对仗"舞步,无不诠释着双方在新能源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话语权之争上暗潮汹涌、步步紧逼。

其实,早在去年,欧盟向中国出口了19.6万辆燃油车,总金额高达179亿美元。可见,中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长期以来为欧洲车企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就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亮剑之际,欧洲方面选择了故步自封、狭隘自私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不仅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公平竞争原则,更令人怀疑其动机是否出于对中国新能源车企业的威胁感和排斥情绪。    

中国方面的反制措施无疑是果断有力的。将对欧盟大排量燃油车加征关税,同时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无疑让欧洲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如果未能尽快调整改革、与时俱进,将面临被"沦为边缘"的窘境。换句话说,他们将被迫接受来自中国的环保挑战,被动地完成产品的绿色升级革新。    

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放量暴涨,全球市场也渐露锋芒。仅在俄罗斯一地,去年就斩获了高达90万辆的订单。可谓是收获满满、兵不血刃。

然而,这背后不无隐忧。或许,正是因为察觉到中国新能源车企追赶超车的迅猛势头,欧洲车企才会防患于未然,蓄意设卡、搞保护主义。

中欧车企博弈的深层原因,实则折射出一场全新的大国利益较量和地位之争。新能源车产业,被视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先导技术。长期处于传统燃油车老路的欧洲车企,如能在这一领域掌握主动权,无疑将为其带来难以估量的发展空间。    

当前的"新能源车贸易战",是大国间相互角力和利益争夺不可避免的产物。谁都不希望东施效颦,却又都渴望立于不败之地。

实际上,双方的利益并不完全对立。通过理性对话、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公平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合作共赢,才是化解目前困局的正途。否则,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纷争难息,最终伤及双方实在可惜。    

总的来说,中欧两大汽车强国正在新能源车产业方向上一决高下。当前的贸易摩擦,不啻为新时代大国博弈新范式的一支生动注脚。我们有理由相信,合作共赢终将战胜纷争对峙,人类只有这一个地球,未来可期。

0 阅读:129

小沈早知道

简介:相见就是一场缘分,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