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转眼间,冬季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将至。大寒,通常出现在每年的公历1月20日前后,此时斗指丑,太阳到达黄经300度。大寒的意思是天气冷到极致,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其特点就是,寒潮南下频繁,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冷的阶段,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景象。
不过,今年的大寒节气可谓有点不一般,因为今年的大寒出现了“天不冷”的情况。据气象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内,全国将迎来大范围的回暖天气,此时南北方地区均会迎来6-12度的温度回升。其中,中东部地区、江南、华南等地温度回升较大,而且多地最高温将突破20-25度,就连北方多地做高温也回升到了十多度,可以说大寒时节天气直接从寒冷的冬天来到了温暖的春天。
而大寒这种“暖入春”的天气可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这样的天气不符合自然规律,也就属于异常天气。而且这种天气带来的最明显影响就是干旱加剧。据了解,全国多地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旱情,越冬作物开始因缺水而无法正常生长,土地出现干裂,影响春耕春播。
此外,民间也一直有“最怕大寒暖”的说法。那么大寒暖有何怕的?其实看看农谚就知道。
老人说“最怕大寒暖”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大寒节气期间天气异常温暖,那么会引起农民朋友担忧和害怕。因为这种现象在农耕社会中被认为是不利的预兆。
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然而,如果在大寒期间天气不冷反而变得温暖,就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里雨雪较少,气候干燥,冬天很可能是个暖冬。
而暖冬就会导致早春出现“倒春寒”天气,对于返青后的作物带来冻害风险,进而引发作物的大面积减产。而且,暖冬还会导致冬天出现干旱,庄稼作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无法正常生长;同时暖冬还会导致田地里的虫害结束冬眠,开始大量繁殖,这样来年早春就会引发病虫害风险。这样一来,来年庄稼的收成就会不好,很可能不是个好年景。
相反,如果大寒节气比较冷,雨雪多,那么就符合冬天的自然规律,这样对于越冬作物的生长,以及来年早春的春耕春种就会有帮助。不仅会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还能冻死虫卵,让地里的虫害变少,这样来年庄稼就能生长良好,是个丰收年的预兆。
因此,“大寒暖”就是民间百姓认为比较可怕的气候现象。
而对于这一说法而言,民间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都能解释这一观点,具体如下: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大寒节气期间天气不够寒冷,那么人和家畜都会感到不安和不适。据了解,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天气不冷,就意味着其后出现了反常,很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极端天气,这就可能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以及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大寒节气这天的天气不冷,甚至还有点暖,那么到了春分节气时,就会出现天气不暖和,也就是很冷的情况。而这种气候就是极端天气,很可能是出现倒春寒天气,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寒节气期间天气比较暖和,那么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天气都不会很冷。而到了春节之后,很可能会出现寒冷的情况,而且这种寒冷可能会出现在整个农历二月份。这也意味着倒春寒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大,而倒春寒这种寒冷天气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也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大寒时节出现三次降雪,那么来年的农作物就会丰收,农民的生活就会富足,这里的“三白”指的是多次降雪。这是因为瑞雪兆丰年,冬季的雪不仅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还能冻死病虫害,有利于来年的丰收。
看得出,大寒天不冷是个不好的预兆,很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而大寒冷才是正常的气候现象,也预示着来年年景不错。
总之,大寒节气马上到来了,而今年的大寒节气很可能是个反常天气,因为出现了“天不冷”的情况,因此需要大家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当然,老话都是古人根据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因此不具有科学性,也需要大家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