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读者的留言中,有这样一条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读者问道:“费曼,我如今已经40岁了,在体制内却看不到提拔的希望,我该怎么办呢?”
我回复他说,40岁啊,这其实还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年纪呢。要知道,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体制内就谈躺平,着实还太早了些。
虽说我并不清楚你提拔无望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我觉得,你还是有升职的可能性的。就算职务没办法晋升,职级晋升的机会应该还是有的。不管你是在省直单位、市直单位,还是身处乡镇(街道)工作,40岁这个年纪,距离职级的天花板还远着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自从职务职级并行之后,单位里的职级职数是有富余的,因为职级职数占到了整个编制的60%。即便有时候没有富余的职数,只要有干部退休,那部分职级职数就会空出来。只要有职数在,那晋升的希望不就摆在眼前嘛。
可能你心里会想,就算有职级职数,也不一定能轮到自己啊。要是这样想,那就有些过于悲观了。说实话,在职级晋升这方面,单位通常会考虑照顾那些临近退休的人员。哪怕晋升的机会特别少,可只要你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一直干到退休,至少还能有一次晋升的机会。更何况你才40岁,现在延迟退休政策都来了,你未来上班的时间还长着呢。乐观地去看,晋升个两到三次应该都不是问题。
其实啊,我自己也快奔四了。这些年在机关工作,我深深感受到,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得到提拔晋升,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熬”字。如果你熬不住,心态崩了,整天患得患失的,那这提拔晋升可就真没希望了。因为提拔晋升比的就是耐力啊。你看那些“坐火箭”式晋升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这些人要么是天赋异禀,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要么就是背后“有天线”,有着特殊的资源和背景。而我们普通人没有这些,那就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地积累,提升自身的能力,慢慢地搭建起自己的人脉关系。
我不知道你40岁现在处于什么样的职位。不管你是中层正职,还是中层副职,我都相信,你个人的能力和经验肯定还有提升的空间。
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说法叫“35岁定律”,好像过了35岁就已经老了一样。但在体制内,40岁那可还是青年呢。古人说“四十不惑”,那是因为古代是农业社会,知识的更新迭代很早就停滞了。可如今我们身处信息化社会,随着人工智能和能源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爆发,还有医疗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时代的变化那真是日新月异啊。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是不学习,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啊,哪怕你现在40岁,哪怕暂时看不到升职的希望,面对当下这样快速变化的环境,你也得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行。
耐心,换个角度理解,其实就是要排队。很多人觉得提拔无望,说到底就是觉得排队等的时间太长了,等得不耐烦了,不想再排队了。可普通人在体制内想要晋升,就是得排队啊。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吧,有不少人提拔等了足足十年,还有些人等了十几年才得到一次提拔机会呢,不过他们心态都比较好,比较佛系。现在机关里的氛围有些浮躁,大家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那几个“年轻化”的干部,都想着提拔晋升能够“短平快”,最好还能插队。但实际上啊,这些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你就算天天想着也没什么用。所以,如果你想要往上走,那就只能耐心等待。
当然啦,要是你觉得就算有职级晋升的机会,自己也不想等了,打算躺平,那也没什么关系。我相信,你所说的躺平,应该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后,把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这其实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心态呢。比如读书、运动,或者玩玩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又或者去徒步旅行、野外垂钓等等,这些都是度过人生的好方式。
不过啊,我觉得作为一个40岁的人,你应该已经吃过、玩过、见过不少东西了。对于你来说,这世间好玩的事儿,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要是让你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体验到退休,说不定未来二十年的某一天,你就会对这些兴趣爱好感到乏味了。到那个时候,你要是闲着没事,其实心里会觉得空虚,很快就会觉得无聊。人要是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很容易就会走进痛苦的死胡同。
但如果能活出无我,把自己投身到社会发展当中去,那心态就会变得豁达乐观起来。其实体制内有很多有意义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呢。群众对幸福感的追求,离不开体制内每一个人的接续奋斗。要是你能把人生的追求放在社会的福祉上,那就能大大减少因为晋升无望而带来的痛苦,甚至会慢慢忘掉这些苦恼。我想啊,这才是摆脱升职无望的根本出路。
当然,这只是后话啦。对于你目前这种提拔无望的情况,我觉得很有可能是跟你所在的部门岗位有关系。一般来说,重要的部门、重要的岗位,机会往往会更多,提拔也会更快一些。就好比一颗树,挪一挪地方可能就活过来了,人也是一样,要是在现在的岗位上看不到希望,不妨试着申请调整一下岗位。说不定,你就又能看到提拔的希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