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阳高县背后的惊天造假,村支书竟办理20张营业执照!

灌阳文化一探 2024-04-23 03:17:31

阳高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最近却因涉嫌造假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近日,有媒体报道了该县在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中存在的严重造假现象,令人震惊的是,有的村支书竟无奈办理了多达20张营业执照!

某村支书名下的部分经营主体。

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阳高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调查。初步核查结果显示,该县在工作中确实存在造假情况,这无疑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严重挑战。

为了完成上级的“市场主体倍增”要求,村支书们四处“拉人头”,甚至不惜把亲朋好友都拉下水,完成登记注册。

基层干部坦言:原本注册市场主体乃个人自愿行为,但因注册量不足,县里为了达成“市场主体倍增”的硬性指标,将任务层层摊派至乡镇、街道。每月都有明确的合作社与公司注册数量要求,乡镇无奈,只能进一步将任务转嫁给各村。村支书们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四处找人注册执照,而这些执照往往并无实际运营。任务接踵而至,月月通报,若无法完成,便得面临上级的严厉批评。这般境况,让基层干部倍感压力,也使得注册市场主体的初衷渐行渐远。

层层加码摊派任务。受访者提供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某村支书名下赫然注册了多达23家市场主体,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有3家是2022年前便投入运营的合作社,其余20家则涵盖了个体工商户、合作社及公司的广泛领域,业务触角伸向了鞋店、服装店、水果店、货运队、养殖厂、水产店、鲜花店、建材厂等多个行业,甚至还包括两家便利店及一家美甲店,经营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某村支书名下的部分经营主体。

阳高县政府的回应也颇显无奈。他们承认在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中存在重安排部署、轻管理指导的问题,对一些干部的误读曲解和执行偏差发现不及时、纠偏不够。这一回应虽然坦诚,但也难以平息公众的质疑和愤怒。

更令人震惊的是,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大同市其他县区也存在类似的“市场主体倍增”异常情况。有人在同一地址注册了大量市场主体,甚至有人使用同一个手机号注册了多达143家市场主体!这些异常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又有多少类似的造假行为还在暗地里进行?

2022年后注册25家市场主体,其中12家便利店。

阳高县的“市场主体倍增”造假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思。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造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信力。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市场主体的健康倍增,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0 阅读:1
灌阳文化一探

灌阳文化一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