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林彪在长春和锦州之间不断犹豫,毛主席怒:这个林彪胆子太小

底层史观啊 2025-03-31 18:02:10

【锦州与长春,毛主席与林彪产生分歧】

1948年春天,蒋介石可真是忙得团团转,焦头烂额。

在东北战场上,林彪这几年的小动作,硬是把原本一片光明的形势,给搞得四分五裂,就像那原本光彩照人的宝贝大碗,现在碎成了几片。郑洞国在长春死守,但蒋介石心里跟明镜似的,长春已经是个没救的死城了,派谁去都一样,守不住。不光是长春,沈阳也迟早保不住。蒋介石现在最烦心的是,城池没了就没了,但士兵可不能丢啊。

一想到这事儿,蒋介石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个总是不听话的卫立煌,心里头顿时火冒三丈。可眼下,他还得靠着这位猛将呢,不能轻易翻脸。于是,蒋介石只好硬生生把火气压下去,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打算心平气和地找卫立煌商量个法子。

蒋介石让卫立煌把东北的主力军撤回锦州,说沈阳和长春只要留点人守着就行。可卫立煌一听,立马就站了起来,表示反对。他觉得部队还没训练好,这时候移动,路上很可能会被解放军给消灭掉。所以,他坚决不接受蒋介石的提议。两人为此闹得很不愉快,最后也没谈拢。

就在蒋介石使劲劝卫立煌的时候,毛主席也开始为东北的战局犯愁了。毛主席心里清楚,要是蒋介石真把卫立煌说服了,让东北的国民党大军退到锦州,那咱党想把国民党军挡在关外的计划可就全泡汤了。到时候,东北的国民党兵一撤,华北的国民党势力肯定会壮大,再想找机会收拾他们,可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从1948年2月起,毛主席就告诉东北野战军的头儿林彪,对我们军队来说,最好的战略是把国民党军困在东北,然后一个个消灭掉。拿下锦州,就像关上门来打狗,这一步超级重要。

不过,这时候的林彪心里另有盘算,他整天盯着地图发呆,琢磨个不停。毛主席好几次催他快点拿主意,攻打锦州,连他身边的罗荣桓和刘亚楼也急得不行,可林彪就是不动声色。过了几天,他给毛主席拍了个电报。

林彪在电报里这么说:锦州那地方,城墙工事修得牢靠,还有15万国民党大军守着,跟打四平那会儿似的,硬攻不是好办法,拖久了敌人援军一到,咱们就被动了。再说,要打锦州这15万人守的城,得用上大批重火力,还得六七十万人的后勤支援,这得多少汽车和油啊!要是油不够了或者天上飞机一来炸,咱们缴的那些机械化装备可就得拱手让人了,解放军想撤都撤不回来,那就危险了。比起来,长春离咱们后勤基地近多了,敌人那儿力量也薄弱,想求援都难,所以现在打长春,才是明智之举。

电报传到西柏坡后,毛主席猛地一拍桌子,火冒三丈地说:“林彪这家伙,我看他就是缩头缩尾,胆小如鼠。二月份就让他去攻打北宁线,这都俩月了,他还磨磨蹭蹭不动手,非得先打长春不可。真是的,要不我去东北指挥算了!”

毛主席在屋里烦躁地踱来踱去,好一会儿才摆了摆手,说道:“算了,就先让他试试吧,不试试,他咋能下定决心呢。”

4月22号,林彪提议攻打长春的方案好歹算是通过了。毛主席在电报里头,用挺少见的批评口吻说道:“咱同意你们先打长春,是因为相比之下,先攻长春好处多点儿,可不是因为打别的地方就特别难,或者根本没法打。你们提的那些难题,像打沈阳那边难,打锦州那边也难,还有打锦榆段和入关打仗的困难,有些只是自己猜的,实际上不一定真有。有些真碰到的难题,在打长春时也可能会遇到,特别是万一长春拿不下来,那麻烦就更大了。所以啊,你们,特别是干部们,得明白现在先打长春是明智之举,别老强调南下打仗有多难,免得自己还有干部们心里先怂了。”

从电报里头能瞧出来,毛主席还是主张往南走,去攻北宁线上的锦州敌人。他为啥会点头先打长春呢?说白了,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的,对前线的将士们那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和尊重。林彪瞅着毛主席的电报,好一会儿都没吭声,过了老半天,他才开口下了命令:“咱们先包围长春。”

【长春失利,林彪有了攻坚畏战情绪】

嘿,说说东野那家伙,他拿下长春没?答案明摆着,打长春那事儿,进展真是一言难尽,相当不顺畅。

林彪为了攻下长春,派了7个纵队的大军去攻城,另外2个纵队守在四平南边,防止敌人来帮忙,还有3个纵队在沈阳那边拖住敌人。人民解放军这么一来,城头上的郑洞国才突然反应过来,他就像是被困住的野兽,一下子急了,带着部队冲出去,占了长春西北边30里外的一个小镇。

林彪瞧见郑洞国头一个冲了出去,立马就让一纵和六纵上去对付。可没想到,这一碰就撞上了难啃的骨头,两边打得不可开交,整整斗了3天,才算是把国民党军又给赶回了城里。

尽管我们军队打胜了,干掉了敌军两个团,但还没能完全压倒他们。长春那儿的敌人,并不像林彪原先想的那么弱。头一回交手,林彪就瞧出来了,他们还是挺厉害的。要是硬拼长春,现在心里还没底。

后来,林彪只好把直接攻打长春的计划改成“围而不打”,就是派一部分军队长时间围住长春。毛主席在多次向林彪了解具体情况后,最终点头答应了这个办法。不过,毛主席也着重说了:围长春得时刻准备着打,不能光围不打。现在,东北野战军最紧要的是赶紧准备好下一步是进关打仗,还是在冀东、锦州那边开打。

可林彪就是没把毛主席的建议当回事,还是一门心思地琢磨长春那块的攻守情况。一晃五十多天过去了,攻打长春还是没啥稳妥的法子,想围点打援也没机会,结果咱们东野的兵力全让长春给拽住了。直到这时候,林彪才给中央回了电:“攻打长春这事儿,咱不干了,同意大军往南去。”

毛主席叹了口气,说:“林彪这家伙,脑筋转得可真慢!”说完,他马上回了电报,吩咐道:“得赶紧行动起来,争取在8月份,在北宁线和承德那边把仗打起来。”

不过,让毛主席出乎意料的是,林彪那边还没彻底转过弯来。虽然他点头答应了大军南下的计划,但在整体战略上,他心里还是惦记着长春,这次南下只是想攻下辽西走廊北宁线上的几个小地方。至于锦州,林彪打算先缓一缓,不着急动手。

林彪在东北打了好几年仗,接连攻打四平和长春,心里头渐渐对硬碰硬的攻坚战有了些抵触。毛主席一眼就瞅出了林彪这毛病,直接跟他说:“你个高级将领啊,得有不怵跟国民党大军干一场的胆子和决心。咱们这次往南打,头一号目标就是锦州和唐山。”

毛主席那清晰直接的吩咐,让林彪如同挨了一记重锤。但林彪对攻打锦州还是心里打鼓,连着好几天给毛主席发电报。他先说要华北那边帮忙,又说自己的粮草还没备齐,还扯到南下路上桥梁断了这些事儿。

到头来,毛主席的火气又上来了,他说道:“林彪提的那些难题,全是推辞罢了。赶紧给林彪回电报,就按原话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三人收到毛主席的回电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愕然。他们从没见过毛主席用这样的语气发电报,吓得不敢再多嘴,只能一边委婉地解释实际情况,一边坚定地表示:立刻往南走。

忙完粮食准备和道路抢修,林彪在8月29号给各纵队发了战斗动员。东野的部队悄悄在火车站上车,用的都是封闭的棚车,车门上锁,还贴了封条。就这么九天时间,十万大军就已经悄无声息、安全快速地到了辽西,大战的帷幕慢慢拉开了。

可是,当林彪把东野新出炉的作战方案传给西柏坡后,毛主席又一次皱起了眉头,他生气地说:“林彪这家伙,还是不愿意啃硬骨头。瞧瞧这计划,他把大部分兵力都搁在锦州和沈阳中间,摆明了还是想打援军,主要目标是消灭来帮忙的敌人,压根儿就没打算全力拿下锦州。”

没过几天,毛主席就直接跟东野说了:你们得用主要兵力去攻打锦州那边,还得时刻准备着收拾长春和沈阳的敌人。要是你们老去拦着增援的敌人,长春和沈阳的敌军可能就怕了,不敢出来。还有啊,锦州那儿的敌军一看机会来了,说不定就缩回锦州和唐山了,到时候锦州就更难啃了。所以啊,你们得拿定两个主意:第一,就是得下定决心拿下锦州、榆关、唐山这三个地方,把这条线都给看住了;第二,就是得铁了心打一场大仗,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

毛主席果断拍板后,林彪心里彻底没了别的念头。他面无表情地下了命令:“就按新的打法,全面安排下去。”

按照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林、罗、刘他们仨制定了头一步的行动方案:让东野的三、四、七、八、九、十一纵队,再加上二纵的五师、炮纵的主力部队,还有冀热辽察军区的独立第四、第六、第八师以及全部的骑兵师,一股脑儿地快速攻打北宁铁路的锦州到唐山这一段,好让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之间没法通气儿。

这时候,第一、第五、第六、第十纵队和独立第二师都聚在彰武和新立屯那边,打算挡住从沈阳过来的增援部队。另一边,第十二纵队加上五个独立师,还是围着长春不放。一场要封住东北南大门的大仗,眼看就要打响了。

【箭在弦上,林彪又打起了退堂鼓】

1948年9月12号,辽西那片地方秋风习习,突然间枪声大作。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的十一纵队,跟着司令员程子华和政委黄克诚,从建昌开始行动,在北宁线上头一炮就打响了战斗。就那么半个月的光景,昌黎、北戴河、绥中一个接一个被攻下,兴城也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样一来,秦皇岛港跟锦州城之间的联系就完全断掉了。

秦皇岛的守军向锦西的国民党军求救后,锦西的国民党军没办法,只能调兵去南边帮忙。这时,东野的四纵和九纵,分别从台安和北镇出发,把锦州北边的门户——义县,给团团围住了。这个地方是东野南下锦州的必经之路。没过几天,其他的主力部队也都赶到了义县旁边。四纵和九纵接着往南走,一直走到了锦州城外面,还爬上了帽山屯。

锦州城外头,枪声突然炸了锅。国民党那边的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脸一下子白了,他赶紧对锦州城的守将范汉杰下令,说啥也得把帽山屯给抢回来。可结果呢,国民党的士兵们在帽山屯拼了命地打了一整天,损失惨重,最后还是没办法,只能又灰溜溜地撤回锦州城里去了。

锦州那边突然打起来了,蒋介石急得不行,赶紧派参谋总长顾祝同跑到沈阳去,让卫立煌赶紧空运49军去增援锦州,还让他从沈阳派精兵去攻打锦州,好解围。可卫立煌就是死活不同意出兵,俩人为这事儿争了大半天,一直耗到第二天早晨,卫立煌才松了口,说先派兵到巨流河那边看看,到时候再根据情况定下一步咋办。

大半天工夫,东野八纵和九纵已经逼近了锦州机场,七纵那边呢,已经拿下了锦州南面的高桥和西海口。四纵的12师也占领了塔山,这样一来,锦州城和锦西的敌军就被隔开了。同时,二纵、三纵还有炮纵,他们已经团团围住了义县。另一边,四纵绕过了锦州城,直接打下了兴城。到这一步,林彪算是把锦州外围给团团包围、严严实实地封锁起来了。

10月2号那天,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三人赶到了锦州前线。没过多久,好消息就来了,说义县已经被攻下来了。但林彪还没乐呵多久呢,坏消息就跟着来了。他收到电报,说国民党军队正在往葫芦岛增兵。一想到要打硬仗,林彪心里头又开始犯嘀咕了。

林彪心里犯嘀咕,怕华北的傅作义要是派兵往北边去,那攻打锦州可就棘手了。要是锦州这块硬骨头啃不下来,野战军怕是要被堵在辽西,到时候想撤都撤不回来。这么一想,林彪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拿不定主意,该不该继续攻打锦州。

在东野部队已经把锦州城团团围住,战事一触即发的时候,林彪在经过长时间的纠结后,终于给中央发了封电报说:“现在华北的敌军正往葫芦岛增援,我们这儿有两个打算。一个是直接攻打锦州,但这得花上好一阵子才能搞定,而且葫芦岛那边要是出兵,我们支援的部队还不一定能挡得住。另一个选择是回头攻打长春,长春那边已经被我们围了好几个月了,敌人的士气肯定低落,加上我们军队的实力又涨了不少,取胜的机会就大多了。”

事情紧急,罗荣桓和刘亚楼匆匆浏览了电报后,当晚就赶紧发了出去。可到了夜里,罗荣桓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一直在琢磨那份电报。他心里直嘀咕:“这怕是不行!”锦州一战,对整个东北战局至关重要,中央军委都点头了,南线的攻击也已经全面铺开。要是这时候突然变卦,不光是跟中央军委的意思唱反调,大军掉头回来,说不定还会乱成一团。

一想到这事儿,罗荣桓在床上是躺不住了,他一骨碌起来,拉着刘亚楼就往林彪那儿赶。林彪呢,发完电报也没闲着,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毛主席因为锦州那仗已经没少说他了,现在仗都打响了,他琢磨着自己发的那电报是不是太不是时候了?

这时候,罗荣桓和刘亚楼因为电报的事找上门来,林彪心里更加没底了。可电报已经发出去,收不回来了。罗荣桓想了想,开口说道:“咱别干等着军委回电了,赶紧动手再写一份电报,明确表示咱们攻打锦州的决心不变。”

10月3号一早9点,林彪又发了一份电报。这时候,第一份电报也被送到了毛主席那儿。毛主席一看电报,火又上来了,直嘀咕:“林彪这家伙,还想攻长春啊!这都啥时候了,咋还想着退缩呢?”

毛主席立马给林彪连发了两条电报,着急地说:“长春那边先放一放,眼下得一门心思攻打锦州!”没过多久,林彪的回电就到了毛主席手里,毛主席一看,心里的气儿立马消了,他赶紧回复:“你们决定攻打锦州,真是太好了,让人欣慰。这样才对嘛,得把打仗的重心放在锦州和锦西。希望你们别怕,大胆守,坚决打,争取先拿下锦州,然后再去攻锦西。”

到这时候,林彪才彻底打消了攻打长春的想法。从10月7号起,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带领下,开始攻打锦州。到了10月14号上午十点,他们对锦州城发起了全面进攻。经过了整整31个小时的激战,锦州城终于被解放了。国民党那边的守将,也就是东北“剿总”的副司令范汉杰,被活捉了。这样一来,国民党大军在东北的出路就被完全堵死了,剩下的东北国民党军队就像被困在罐子里的鳖一样,无路可逃。

0 阅读:78
底层史观啊

底层史观啊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