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为什么要吃“3宝”?聊聊这天的风俗和寓意

蓝调心情说事阿 2025-02-21 19:41:39

春节刚过,在家休整的李奶奶忙活了一早上,端出了几样简单的食物:玉米粥、面条、烙饼。

儿子女儿见状都笑了,“妈,这么普通的一顿饭,还要让孙子辈都来一起吃?

”李奶奶摆摆手:“你懂啥?

今天是正月初十,这‘吃三宝’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想要来年顺顺利利,这顿饭不能少!

”儿子女儿面面相觑,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这个场景,会让你也想问一句,“正月初十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讲究和习俗。

正月初十的传统习俗,你了解多少?

正月初十,又被民间称作“地日”或者“石头节”。

相传这一天是土地和石头的生日,古人极重视天地自然,把石头和土地视作农耕和生活的根基,因此会举行祭拜活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然而岁月流转,当祭拜仪式不再普及时,另一个更朴素的习惯依然被保留下来,那就是“初十吃三宝”。

吃“玉米粥”“面条”和“烙饼”,不仅因为它们是节日标志,也是新年开启简单生活、调整身心的方式。

尤其是在春节刚过的时候,这些寓意丰富又简单易得的食物,像是仪式感满满的小提醒,告诉我们停一停,为身体减负,同时也为来年图个好兆头。

“初十吃三宝”:背后有哪些独特寓意?

吃什么不是问题,关键是为啥吃。

第一道“宝贝”是玉米粥。

据说,玉米粥因为颗粒均匀、金黄亮眼,象征着丰收和黄金,吃上一碗,寓意新的一年财运滚滚。

春节期间很多人吃得大鱼大肉,身体转到正月初十,也需要一种轻柔一点的调剂食物。

玉米粥在养生方面有“刮油清肠”的效果,让满身疲惫的胃舒缓下来。

“第二宝”面条,代表着绵长、平安。

尤其过完了春节这段忙碌的时间,吃上一碗简单的面条,用细细的软软的面打个小结,也算是放一个“缓冲”。

而且,面条在不同地区各有讲究,北方吃手擀面,南方有头汤细面,甚至一些地方还煮蛋花酸汤面——各有讲究,但寓意都指向一个“顺利”和“顺滑”的年。

最后的“第三宝”则是手工烙饼。

这或许是节后最贴合实际的一样食物,因为春节期间吃的油腻、荤腥都在这张简单的饼里被中和了。

有人说,烙饼不仅是胃的休整,同时还是手艺的延续——为家人做好一锅香喷喷的饼,提醒我们生活不光是吃“豪华套餐”,用心对待点滴小事也很重要。

健康饮食迎接开工,轻松开启新一年!

过了正月初十,很多人未来的一年正式拉开序幕,工作要开工,生活也要步入正轨。

那么,为什么传统里主张在这一天吃清淡一些呢?

从身体的角度看,春节期间丰富的饭局往往让身体负担加重,尤其是油脂、糖分摄入过量,可能让人觉得“吃不动”“提不起劲”。

而初十这顿简单的“玉米粥+面条+烙饼”,既给肠胃减轻了负担,也让整个人更有精气神。

从心理上看,这一天选择质朴的饮食,还传递着一种有趣的生活哲学:节日的热闹暂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踏实平稳的小日子。

在万物生生不息的春天,人们通过这种平凡饮食回归生活根本,既切换了心情,也拉开了整年努力奋斗的序幕。

此外,有些地方还有饭后献上一两种水果的习惯,比如苹果代表平安,橙子象征成功。

这既是初十的仪式感延续,也为开启新一年的健康和好运加了一份“佐料”。

结尾:从平凡三餐中,吃出幸福和希望

原来,普通的一顿饭背后也可以藏着这么多含义。

从丰收的玉米粥,到绵长的面条,再到家常的烙饼,这些看似寻常的食物,其实包含着人们的祈愿。

它们没有春节期间的豪华摆盘,却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健康的身体是第一财富,平淡简单的生活也可以蕴藏幸福。

节日终究会离我们而去,但这些细碎的习俗却能将我们的生活拉回正轨。

正月初十,吃三宝,祈福的仪式感足够简单却深刻。

也许生活不需要大场面,哪怕仅仅是端起一碗粥,也可以是幸福的起点。

这一天的饮食教会了我们,过好眼前的小日子,就一定能迎来更美好的大日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