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港分子”何桂蓝:从清华学霸到港独分子,昔日风光今日凄惨

朝暮古今 2024-09-14 16:45:16

原本她是清华学霸,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更是成为了一名前途无量的记者。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却成为了一名“港独分子”。

甚至她还成为了某个乱港组织的副主席,当时十分的威风。

然而不走正路,自然会受到制裁。

曾经风光无限的她如今下场非常的凄惨。

1990年何桂蓝出生在香港这片繁华的土地上。

从小就崭露头角的何桂蓝,在香港的中学时期就已经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总是名列前茅,还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担任骨干成员。

无论是组织校园活动还是协调同学关系,何桂蓝总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事务,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组织能力。

她那与生俱来的领导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赞叹不已,纷纷称她具有"领袖能力"。

2010年,对于何桂蓝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得益于内地高校对港澳学生的招生政策,她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享誉全球的清华大学,开启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在清华大学,何桂蓝选择了国际关系学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为日后在政坛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然而,何桂蓝在清华大学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和进取心的年轻人,她积极把握各种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频繁参与各类交流项目。

2012年,她远赴欧盟进行交流学习,亲身感受欧洲政治经济的运作模式。不仅如此,她还抓住机会在英国广播电视台实习,积累了宝贵的媒体工作经验。

这些丰富多彩的交流经历无疑让何桂蓝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国际化。但与此同时,也导致她在清华大学的实际学习时间相对较短。

有趣的是,尽管她名义上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但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竟然不足一年。

这种"游学"式的学习方式,虽然减少了她在课堂上的时间,却让她获得了更多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

国际关系学的课程设置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史等多个领域,为何桂蓝日后在政坛上的表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尽管在校时间有限,但她的学习表现依然出色,展现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何桂蓝踏上了媒体工作的征程。她的第一站是英国广播电视台的实习机会。

在这里,何桂蓝不仅学习了西方媒体的运作模式,还参与了新闻采编、节目制作等工作。

这段经历让她接触到了不同的新闻理念和报道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回到香港后,何桂蓝又在香港电视台《主场新闻》实习。作为实习记者,她开始深入接触本地新闻报道,逐渐熟悉了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段经历为她日后的新闻工作奠定了基础,也让她对香港的政治生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后,何桂蓝加入了《立场新闻》,正式成为一名记者。在这里,她因其亲和力和独特的报道风格,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立场姐姐"。

然而,《立场新闻》的报道立场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何桂蓝开始参与一些被认为具有倾向性的报道。

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爆发,成为何桂蓝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场持续数月的社会动荡中,何桂蓝积极参与相关报道。她的报道风格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她的报道客观真实,也有人指责她美化暴力示威者的行为。

在元朗围村事件的报道中,何桂蓝的工作再次引发争议。一些人认为她的报道歪曲了事实,将村民的自卫行为描述成"黑社会袭击",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除了新闻报道,何桂蓝还参与制作了一些纪录片,其中一些作品被批评美化了暴乱行为。

她还多次为一些被认为是"乱港分子"的人士发声,如罗冠聪等人,这进一步加深了她在公众中的争议形象。

随着在媒体界的影响力日渐增长,何桂蓝的政治野心也逐渐显露。2020年,她参与了由戴耀庭组织的所谓"民主派初选"活动。

这场备受争议的初选中,何桂蓝表现突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她的言论和主张在某些圈子里引起了共鸣,为她赢得了一批支持者。

乘着这股势头,何桂蓝在2020年7月大胆报名参加了新界东区的立法会直选。在报名过程中,她公开承诺支持《香港国安法》和基本法,试图获得参选资格。

然而,这一承诺很快被质疑是否真诚,因为她过去的言行与这一承诺似乎存在矛盾。

不出所料,何桂蓝的参选之路并不顺利。立法会负责人最终宣布她的提名无效,理由是她不符合参选要求。

这一决定让何桂蓝及其支持者的政治抱负受到了重创,也标志着某些人企图通过选举进入立法会的计划遭遇挫折。

然而,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2021年1月,香港警方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逮捕行动,调动了超过1000名警员。在这次行动中,何桂蓝被捕,这让整个香港社会为之震动。

何桂蓝被以"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起诉,这是《香港国安法》中的一项重罪。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罪名成立,她可能面临最高无期徒刑的严厉处罚。这一指控的严重性,反映了执法部门对何桂蓝行为的严正态度。

在随后的庭审过程中,何桂蓝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她拒绝了律师的辩护,选择自己在法庭上陈词。

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也让人质疑她是否真正理解了自己所面临的处境的严重性。

在庭审中,何桂蓝的表现被描述为"嚣张",更让人惊讶的是,何桂蓝多次申请保释都被法庭拒绝。

法庭给予了她最严格的保释条件,但她似乎并未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因此,她的保释申请一次又一次被驳回,这也让她不得不在拘留所度过漫长的等待审判的日子。

在被捕后的初期,何桂蓝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坚持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出于对香港的热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态度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最终,何桂蓝选择了部分认罪。她承认了一些相对轻微的罪行,但仍然拒绝承认参与所谓的"乱港暴乱"。

2021年12月9日,法庭最终做出了判决。何桂蓝被判处6个月监禁。

回顾何桂蓝的经历,从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到被判入狱的"乱港分子",这种戏剧性的转变不禁让人深思。

它提醒我们,良好的教育背景并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立场,个人的选择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何桂蓝的案件也再次强调了国家认同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爱国教育是必要的,遵纪守法更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避免走上歧途。

0 阅读:127

朝暮古今

简介:发掘过往,铭记历史,分享有趣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