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女性以其高挑的身材和出众的外貌闻名,平均身高达到1米7,拥有修长的双腿和金发碧眼的美丽形象。尽管这里盛产美女,却有约300万单身女性,占人口比例的53.67%。在乌克兰,女性不会要求男方提供彩礼,反而女方父母会陪送房子和车子,因为这里男女比例失衡,女多男少。

乌克兰被誉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平均工资仅为190欧元,约合470元人民币。作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二大国,财富却集中在少数寡头手中,近1/5的劳动人口选择出国务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乌克兰女性因其修长美腿和高颜值,通常从事演员、翻译、模特或礼仪等工作。据统计,中国超过20%的外国模特来自乌克兰,他们在中国找到工作并不难。此外,一些乌克兰女性还从事外语培训工作,一节课的费用在800至1600元之间,收入远高于乌克兰国内一个月的工资。
乌克兰,这个全球最盛产美女的国度,位于欧洲东部,总面积达60.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人口约4113万,由130个民族构成,其中乌克兰族占77.8%,俄罗斯族占17.3%。
乌克兰国内存在亲西方派与亲俄派两大势力的冲突,为乌克兰的政治格局增添了不稳定性。第聂伯河作为乌克兰的母亲河,向南注入黑海,河上建有6座水电站。乌克兰地形以平原为主,大部分属于东欧大平原,地势平坦。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平原还是是世界三大主要黑土分布区之一,其黑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占世界黑土地总量的1/4,这片肥沃的土地使乌克兰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被誉为欧洲粮仓。

尽管土地肥沃,乌克兰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匮乏,90%依赖进口。在工业方面,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30%的遗产,包括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黑海造船厂和生产世界最大运输机的安东洛夫设计局;军事上,乌克兰不仅继承了大量核弹头,还拥有众多战斗机、重型火炮和装甲车等装备;乌克兰曾在农业、工业和军事方面都有所建树,甚至一度成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然而如今,乌克兰却陷入了困境,不仅未能持续发展,还面临战火纷飞的局面,成为了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如果将一战的导火索视为萨拉热窝事件,二战的导火索视为德国闪击波兰,那么未来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或许就是俄乌冲突。在俄美的一手操作下,这场冲突全面升级。乌克兰境内出现了人类首次使用中程导弹进行实战的场景,这如同从天而降的如来神掌。
俄乌冲突的局势突然升级,部分原因是美国在特朗普上台前挖下的大坑,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国导弹攻击俄罗斯本土。俄罗斯得知后修订了核武禁令,全面降低使用核武的门槛。乌克兰拿到美国武器后,泽连斯基也不希望结束俄乌战争。据报道,乌克兰向俄罗斯发射的6枚导弹虽被拦截,但拦截不代表没有攻击。俄罗斯的激烈反应旨在震慑北约和美国。如果冲突继续升级,只剩下核武器这一选项,若俄罗斯真的使用核武,乌克兰可能真的会在地图上消失。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他们被称为难兄难弟。斯拉夫部落在反抗压迫中团结起来,寻求外人统治以解决内部纷争。他们选择了维京人中的留里克来建立留里克王朝,即基辅罗斯,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前身。基辅罗斯的建立本以为是强盛的开始,但罗马人依然看不起他们,促使他们寻求拜占庭皇帝的帮助,以对抗穆斯林。通过与东罗马帝国的联姻,他们选择了东正教,这一宗教选择使他们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强盛了几百年。俄罗斯的莫斯科、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都曾是其统治范围。
时间来到公元1054年,基辅罗斯强盛多年后,子孙满堂,各自拥有封地。领导人去世后,子孙们分家产,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公国。蒙古人以2万士兵征服了他们,建立了金帐汗国,但因蒙古人少,无法直接管理,金帐汗国许多地方实际处于自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区脱离了蒙古人的掌控,建立了自己的公国,包括莫斯科公国。到了1476年,随着金帐汗国的衰败,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宣布自己为沙皇,建立沙皇俄国,而乌克兰地区则被波兰立陶宛王国吞并。由于信仰差异,乌克兰的斯拉夫人信奉东正教,而波兰人信奉天主教,导致乌克兰受到阶级和宗教的双重压迫。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清洗,一部分乌克兰人顺从了波兰,形成了西乌克兰,而另一部分则寻求沙皇俄国的帮助,躲到了沙皇翅膀之下。
乌克兰的东西两部分文化差异一直存在,直到今天,越往东越亲俄,越往西越亲美。18世纪,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波兰从地球上消失,俄国分到了现在的西乌克兰等地。
十月革命后,乌克兰宣布独立,列宁无暇顾及,便允许了乌克兰的独立。但独立后的乌克兰很快发现苏联的体制更为强大,于是又要求加入苏联。俄罗斯视乌克兰为兄弟,允许其回归。但从1932年开始,苏联对乌克兰实施了一系列惩罚性措施,以回应乌克兰的独立行为。其中最具标志性的行为之一是苏联对乌克兰实施强制性的俄语化政策,这导致了乌克兰文化在新生代中的衰落和消失。最为严重和黑暗的时期是1932年至1933年间,乌克兰遭受了人为制造的大饥荒,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苏联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镇压和大规模的集体化运动,也让数百万乌克兰人死亡或被迫迁徙。这一时期被称为乌克兰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据统计,仅斯大林统治时期,乌克兰就有约600万人死亡。

乌克兰大饥荒博物馆附近
斯大林死后,为了修复关系,苏联开始向乌克兰赠送领土。赫鲁晓夫在1954年甚至将克里米亚半岛送给乌克兰作为礼物,这一行为为未来的俄乌冲突埋下了火种。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克里米亚地区的问题变得复杂。美国和俄罗斯达成协议,北约不会东扩,俄罗斯因此没有急于收回克里米亚。但美国的承诺如鬼话,不久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相继加入北约和欧盟,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地越来越小,只剩下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坚定地支持俄罗斯,但乌克兰的情况不同,国内割裂严重,东乌克兰信奉东正教,西乌克兰信奉天主教。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面临加入北约还是俄罗斯的选择。叶利钦在苏联时期引入了休克疗法,希望通过放开物价和国企私有化来刺激经济,但这一政策导致了国家财富的大量流失,寡头和暴发户压榨穷人。俄罗斯出现了普京这样的强人领导者来对抗寡头,但乌克兰没有,领导人只能出售苏联时期的武器和装备,如我国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乌克兰还听信美国的话,销毁了国内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核弹头,但美国并未履行其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承诺。

乌克兰人在美国监视下摧毁图-160战略轰炸机
乌克兰政府基本上由三大寡头控制,包括金融寡头尤先科、被称为天然气公主的季莫申科,以及亚努科维奇。亚努科维奇虽然亲俄,但也不愿放弃欧洲,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然而,随着美国的煽动,乌克兰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亚努科维奇最终逃往俄罗斯寻求庇护。反对党上位后,彻底切断了与俄罗斯的联系,坚定地要加入北约。这使得西乌克兰满意,但东乌克兰不满,从而引发了内战。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和其他两个地区宣布脱离乌克兰,引发了俄乌冲突。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至今未能带领乌克兰成功加入北约,因为北约不希望背上乌克兰这个包袱,且北约规定有领土纷争的国家不能加入。
俄乌冲突的背后是美国的操控,美国希望通过战争来填补自己的国债。然而,俄罗斯不仅没有被拖垮,反而解决了国内的弹药积压和就业问题。
拜登在任期结束前希望战争升级,因为特朗普上任后可能会停止战争,让乌克兰割地求和。贝莱德集团和其他财团坚决不同意,世界在犹太和盎格鲁萨克逊集团的绑架下越来越滑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导弹不落到犹太人的脑袋上,他们是不会反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