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胡峥楠发文本想表达一下小米汽车工厂复工,加班加点生产保障交付,但没想到生产车间的环境引发了热议。不少自媒体认为,小米汽车工厂的管理松散,然而真相是这样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6dc58564a9f0c74fcf8b9b6b7ea209.png)
胡峥楠是谁?
作为小米系的高管,胡峥楠敢把生产车间的环境发出来,那自然是经得起考验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1dde26ab73444ad5f9d7172a9f9386.png)
人物2:胡峥楠
在参与小米汽车项目之前,胡峥楠拥有超过24年汽车行业工作经验,参与设计研发多款爆款车型,比如比亚迪F3,当年该车十分热销。
后来,加入了吉利汽车,并通过博瑞、博越两款爆款车型,让吉利年产销一举冲破100万辆夺得自主品牌销冠,后来就是吉利与沃尔沃浩瀚架构的开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b38f9f72f7d3e03e28084224247d42.png)
也正是因为拥有过去辉煌的履历,在胡峥楠从吉利离职加入小米系的顺为资本,主要担任小米汽车的顾问,吉利的高管也开始“阴阳”小米汽车。
因此,就这么一个人,你们认为会将不合格的生产车间公开吗?
生产争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5c054b4146aac4e59487dde98f623e.png)
我们可以看到,参与生产的员工其实是穿着工装的,但不是每一个员工都有佩戴工作帽。
同时员工都没有佩戴护目镜,因为护目镜是标准PPE(个人防护设备)。因为在这个工位存在大量的装配动作、复杂的装配空间以及旋转设备(拧紧工具)和吹气设备(包括清理用的吹气枪和厂区风扇),所以护目镜应该是标配。
但是我查了下网络上公开的车间生产视频,其它工厂的员工也并没有配戴护目镜;男员工也并没有戴上软顶的工作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46b7092a6308bd4ecf95810e9c6ded.png)
因此,这种不太安全生产的弊端整个行业都有,并不单单只有小米汽车存在。
我们还是要意识到,在现场由于清理包装、装配前或装配后的碎屑,需要使用到吹气或吸气设备进行清理的,都需要护目镜,避免吹到眼睛中。
与之相同,机加工线所有毛刺清理和用气枪吹操作的检测工位全部要强制护目镜,这对于工人的眼睛伤害是持久性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feb32f9fc07d909517734c57316c2f.png)
但好在,小米SU7装配是被固定架在地面上完成大量的装配工作的,顶上也没有运输桁架。我个人认为,这种设计会更加安全一些,员工不容易磕碰到头部,但自动化程度低,装配结束之后,需要叉车运输到下一个装配车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3476db7c1d7db52bf7594e1b9395be.png)
前盖上挂的纸质工单,有点像饭店上菜时,上一道菜就画一条横线,确保不会漏了。主要是用于记录已经完成的工作项目,何时何人完成,以及质量检查的结果记录!
小米汽车工厂,我认为应该得使用数字化记录的,还用纸质工单费时费力,还有可能出现漏记。
从安全方面出发,小米汽车工厂的生产流程确实是需要提高,组装节拍还有待提升。考虑到小米汽车工厂投产还不满一年,一些生产细节不够合理还是能够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