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
英特尔已于今日0点正式解禁基于第12代Alder Lake架构设计的P系列、U系列移动版处理器,其中U系列根据产品TDP设定的不同,分为U15和U9两大系列。
核心渲染图虽然只是模拟,但也已经明确展现出P系列与U系列之间所存在的区别。其中P系列可以看到最高为6个性能核(P核/大核)+8个能效核(E核/小核)设计(简称6P+8E),而U系列最高则是2P+8E。几类处理器的封装方式存在差异,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它们都是BGA,都不可替换升级。
★一般认为能效核心的同频性能即等同于英特尔第10代处理器,所以8个小核就相当于是一颗8核心的第10代处理器。
【2】H系列
早前发布的H系列均基于TDP=45W设计,放在上一代就应该叫H45系列,最大加速功耗上限为95W/115W,实际性能也确实非常出色,i5-12500H、i7-12700H都是目前新款游戏本搭载的热门型号。
H系列特性比较丰富,也是在各大系列中(除台式机外)可拓展性最强的,以PCI-E为例,它支持1条PCI-E 4.0*8(直连独显)、2条PCI-E 4.0*4(直连2个M.2)以及12条PCI-E 3.0通道用于拓展其他外围设备;支持eDisplayPort 1.4b、HBR3、HDMI 2.0b、四个Thunderbolt 4、四个USB 3.0、十个USB 2.0以及两个SATA 6Gbps,内存则可以支持标准DDR4/DDR5以及LP4x/LP5,属于满血版产品。
集成Xe显示核心最高96EU,频率可至1.45GHz,最低也达到48EU,这仍然远多于台式机阵营的UHD750/770(32EU)。
【3】P系列
P系列将TDP降至28W,放在以前,这类TDP=28W的半节能产品更多出现在Macbook PRO 13当中。和H45系列相比,TDP的降低意味着运行频率的降低,实际最大加速功耗也被限制在64W。和H系列不同,P系列的良心之处在于即使是最入门的i3系列,它也保留了8个能效核心(2P+8E),从而做到了10核12线程,并且睿频加速幅度也比较大,能效核心也能达到3.30GHz,此外它还保留了64EU核显,就是频率被降低至1.10GHz。从特性上来说,P系列砍掉了原先直连独显的8条PCI-E 4.0通道,但厂商如果想要加装显卡,仍然可以从直连M.2的两组4.0*4通道中挪一组过来。4.0*4的带宽足够保障主流中端游戏显卡(如移动版RTX3050/3050Ti/3060)的性能发挥。
【4】U15系列
U15系列进一步将TDP降至15W(最高加速功耗可设定至55W),并且性能核心数量被砍到2个,但保留了8个能效核心(2P+8E),所以最高可以有10核12线程。
奔腾、赛扬系列一改往日低频且仅有2核4线程(奔腾)或2核2线程的尴尬境地,双双升级至5核6线程(1P+4E),即包括1个大核+4个小核,前面已经说到小核的同频性能已经达到10代的水平。仅靠4个小核的性能就已经超越前辈,再加上1颗大核心后,它的水平怎么滴也该媲美移动版8代、9代的4核8线程i5~更何况就连这些最入门级别的处理器也集成了48EU核芯显卡,所以未来搭载这两款处理器的超低价笔记本也并不是不能选!
U15系列的拓展情况和P28相同,包括封装规格也一致。这个年代采用这类处理器的笔记本厂商肯定不可能还会去用SATA接口硬盘(除了极个别奇葩)或者再挪一组4.0*4去加装独显~
【5】U9系列
U9系列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所有产品型号末尾的数字5都改成了数字0,并且将TDP降至9W(最高加速功耗可设定至29W),这一系列简单理解就是在U15的基础上进行降频。别看i7-1250U仍然可以加速至最高4.70GHz,超低的功耗墙会导致高频运行仅仅只是昙花一现。英特尔这种“参数随便标,实际难达标”、靠功耗墙来限制CPU实际性能发挥、限制功耗发热的操作屡试不爽。另一个明显改变之处就是核芯显卡的运行频率被大幅降低,从1.1GHz以上降低到0.80GHz附近,所以U9的娱乐性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
U9系列在拓展功能上的缩水也非常明显,和U15相比,不再支持标准DDR4/DDR5内存,此外仅剩一条PCIe 4.0 x4、十条PCIe 3.0、两个Thunderbolt 4、六个USB 2.0,而且不再支持SATA 6Gbps,但保留了四个USB 3.0。这个拓展能力对于超薄本来说完全够用,这类笔记本不可能加装独显,并且内存一般都是板载形式,1条M.2也已经足够,此外4个USB 3+2个雷电简直太富裕了,不少游戏本都用不上这么多扩展口,雷电只敢抠抠搜搜给1个。现在的厂商为了把游戏本、性能本体积压缩,都是想方设法给Type-C或1-2个雷电口,让消费者自己买转接器转接出多个标准USB,所以我说,U9系列把USB 3再砍两个、USB 2.0全砍光,问题不大的~英特尔这是在照顾那些未来集成此类处理器的工控机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