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周易名家百科网、周易名家文化平台,联合举办首届“赓续中华文化血脉、讲好中华国学故事”红色主题国学文化活动,旨在推进复兴和推广国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挖掘其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加以整合梳理,从而确保其内容符合历史潮流和时代需求,与现代文化一道,共同为国学文化体系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献计献策,尽赴全力。
本期讲好国学故事,特约嘉宾:刘祖祥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满招损,谦受益。
《书经》上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傲自满给自己招来损失,因为他觉得他比别人都强,他就不会再有好学的度量,他的人生就很难再进步了。
谦虚使自己受益,一个人谦虚好学,对人彬彬有礼,做长辈的、做老师的,都愿意提点他,他的进步就会很快,走到哪里都是一帆风顺。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一个结果,原因就在于“君子敬而无失”“恭而有礼”,为人处世恭恭敬敬,没有什么过失,对待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看到对方的需要,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走到哪里,哪里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这么好的教诲,如果我们很早就能够学习的话,相信我们的人生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文章中这样写道:金溪县的贫民方仲永,世代都以耕田为业。方仲永五岁的时候都不曾认识书写工具,也就是不认识纸墨笔砚等。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就从邻居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没想到,方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要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等,并且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大家对他都很肯定。从此以后,凡是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即完成,而且诗的文采和义理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很奇怪,渐渐地邀请他的父亲去作客,甚至还有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结果他的父亲就认为这样做有利可图,于是每天都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再让他继续学习了。
到方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王安石再回到家乡,见到了方仲永,让他作诗,结果一看,他写的诗不能与他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王安石从扬州回来,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众人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可见,人有天分要珍惜,再经过后天地勤奋好学,才能够有成就。更何况一个人要取得成就,才华是次要的,根在于德行。松柏之所以在严寒的冬天也不枯萎,就是因为它有根。
对于修学的人而言,要扎两个根:第一就是德行的根,第二就是文字学的根。
“修学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长时熏修”要求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没有十年的功夫,我们的德行、学问都很难扎根,像那朝花之草一样,没有根,遇到风一吹,很容易就枯萎了;如果把这个根扎得很深,即使遇见大风大浪,也不会被摧毁。
刘祖祥,男,汉族,大学文化,热爱祖国,忠孝诚实,天性聪明好学,对易学文化非常爱好,一直跟随亲叔刘潮林院长研习易学文化,懂得了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玄奥知识。现任: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云南省分院副院长,中华周易著名环境堪舆学家,中华周易著名风水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