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5年,52岁的孝庄皇太后召见首辅大臣议政,岂料,鳌拜进殿便嚷嚷道:“皇上已11岁,臣恳请太后恩准皇上秦政。”
孝庄一愣,随即明白鳌拜的深意,这是一种宫变前的试探,如何解除这场危机,孝庄脑子飞速旋转着,突然她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孝庄把头转向闭目养神的索尼:“你孙女多大了?”索尼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弄愣了,略一思索,便明白孝庄的意思了。
他睁开双目,朗声道:“臣孙女已12岁,但臣以为十一二岁,大婚尚可,其他事情都还做不了。”孝庄满意地点点头:“哀家同意索老的意见。”
公元1661年,顺治帝病薨,临终前和孝庄商议,念及康熙年幼,无法处理朝政,故任命三旗元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顺治和孝庄有自己的算计,如若按照清朝传统旧规,皇帝年幼,理应将朝政交由宗室诸王主政,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弊端,就是宗室诸王的权力太大,会威胁皇权。
当年顺治就吃过这个亏,为避免重蹈覆辙,顺治和孝庄两人商议后决定任用外姓重臣辅政。
虽然他们也会位高权重,但毕竟都是异姓臣子,他们除了和爱新觉罗家族之间的君臣关系外,还有旗主和旗员之间的隶属关系,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夺权。
于是以索尼为首的四位顾命大臣上任了。但让孝庄万万没想到的是异姓臣子的权势后来也大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按照孝庄太后的设想,索尼性格温和,排在辅政头位,权势即使过大也不会威胁到康熙,另外他温和的性格也可以很好的协调上下的关系。
这种安排可谓是毫无后顾之忧,但她万万不会想到,她看重的优势在另一个人的面前便成了劣势。
此人就是鳌拜,鳌拜战功赫赫,无人能超越,又精于权谋,性格刚硬,这些都促使他不能久居人下。
很快温和有余,凌厉不足的索尼在几次交手中就落了下风,鳌拜扶摇直上,整个朝堂他一家独大,朝堂成了他的一言堂,连孝庄太后都不放在眼里。
而索尼也索性明哲保身,对鳌拜的行为听之任之,沉默不语。
转眼康熙就到了11岁,按照旧例,顺治是14岁亲政,如此看来康熙离亲政的年龄也不远了,鳌拜暗暗盘算,他想试探一下孝庄的态度,好为将来长期霸权做个准备。
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幕,孝庄召见辅政大臣议事,鳌拜到来后不给孝庄开口的机会,直接提议,拥立康熙亲政。
孝庄何等精明,自然看出鳌拜不过是一种试探,如若她应允,备不住鳌拜背地里会做出不利康熙的事情,如若她不应允又给将来康熙亲政埋下障碍。
何况,此时朝野上下几乎都以鳌拜马首是瞻,有反对的也势单力薄翻不起大浪。
眼下 唯独能与鳌拜抗衡的就只有索尼一人了。而索尼此时却明哲保身,总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眼下拉拢到索尼,一起抗衡鳌拜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拉拢到索尼,孝庄飞速盘算着,忽然她想起一招,于是把头转向索尼问道:你孙女多大了。
索尼立马猜到了孝庄的心思,于是答到:“我孙女12岁,已到大婚的年龄,但臣以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大婚可以,其他的事情还不行。”
孝庄立马就坡下驴:“哀家同意你的意见。”
鳌拜见孝庄借索尼的口说出了答案,知道再试探下去也无益,只得暂时打住,过后再筹谋。
一场事关朝廷危机的试探就这样被孝庄不动声色解除了。
索尼的孙女12岁,孝庄这一问,无疑是释放出了一个信号,要和索尼联姻,将荣辱绑在一起。
索尼自然明白孝庄的意思,让自己和孝庄成为一家人,一起制衡鳌拜。自己今后不能再袖手旁观,明哲保身。
而鳌拜见孝庄和索尼联手,此时对方的势力已和自己达到一种平衡,他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
孝庄太后的这一招,立刻就将倒向鳌拜一方的势利,拉到了一个平衡点,暂时保证了大清朝局的稳定,也为后续铲除鳌拜做了准备,孝庄太后的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
1665年,康熙和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大婚,此时康熙11岁,赫舍里氏12岁。
康熙撅着嘴走入洞房,闭着眼扯下赫舍里氏的盖头,心里告诫自己,不管多丑都要接受,当他缓缓睁开眼睛,一下愣住了,眼前的少女不但美,而且还脱俗出尘。
康熙一下就看中了赫舍里氏。赫舍里氏也不负孝庄所托,在康熙执政的那些年里,为其解决了不少忧虑,可谓是难得的贤内助。
没想到孝庄的一个临时起意的举动竟然成就了一段美满婚姻的佳话。
康熙也确实按照孝庄太后的设计没有在11岁亲政,因为那时时机还不成熟,而索尼在孙女成为皇后之后,立马精神抖擞,开始为康熙亲政提前布局。
3年后,孝庄见时机成熟,立马宣布14岁的康熙正式亲政。
鳌拜还不想把权力交出来,索尼家族重拳出击,协助康熙夺权,康熙也顺利地从鳌拜手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鳌拜被抄家,下狱。
按大清律法,鳌拜犯30条罪状,足够斩立决,但康熙仁政,念及鳌拜年老体衰,又曾经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因而对其进行宽大处理,而康熙也因自己博大的胸怀,宽仁施政,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盛世。